3血小板生理: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數量。當血小板數減少到以下時,微小創傷或僅血壓增高也能使皮膚和黏膜下出現淤點,甚至出現大塊紫癜。血小板可融合於血管內皮細胞,對修複內皮細胞,保持內皮細胞完整性及正常通透性具有重要作用。當血小板太少時,這些功能就難以完成而產生出血傾向。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理性止血過程中,血小板的功能活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創傷發生後,血小板迅速粘附於創傷處,並聚集成團,形成較鬆軟的止血栓;第二階段主要是促進血液凝固並形成堅實的止血栓。

三、血液凝固和抗凝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動的液體狀態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態的過程,其本質為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交織成網,把血細胞及血液的液體成分網羅在內,從而形成血凝塊。血液凝固是一係列複雜的酶促反應過程,需要多種凝血因子參與。

1.凝血過程

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順序激活,最終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的過程,可分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形成三個基本步驟。

血液凝固是一係列酶促生化反應過程,多處存在正反饋作用,一旦啟動就會迅速連續進行,以保證在較短時間內出現凝血止血效應。

2.抗凝

正常情況下血液在心血管內循環流動而不發生凝固,即使在生理止血時,凝血也隻限於受損傷的局部,並不蔓延到其他部位,這是因為正常血管內皮是光滑完整的,血液內也不含有因子皿,因此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均得不到啟動。另外,血漿中有許多抗凝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瓜和肝素。當肝素與抗凝血酶瓜結合後,可使抗凝血酶1與凝血酶的親和力增強100倍,對凝血因子](、僅和]的抑製作用大大增強,從而達到抗凝目的。

四、血型

1.紅細胞凝集

若將血型不相容的兩個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紅細胞即凝集成簇,這種現象稱為紅細胞凝集。紅細胞凝集的本質是抗原-抗體反應。紅細胞的凝集常伴有溶血,輸血時如發生凝集反應,可堵塞毛細血管,瘠血則可損害腎小管,同時伴有過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2.ABO血型係統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X與凝集原8的情況而將血液分成4型。凡紅細胞隻含人凝集原的,即稱、型;如隻存在8凝集原的則稱為8型,若A與B兩種凝集原都有的則稱為48型,這兩種凝集原都沒有的,則為0型血。

3.Rh血型係統

人的紅細胞膜上除4、8抗原外,還有另一種較常見的抗原,這種抗原最先是在恒河猴的紅細胞上發現的,稱助抗原。目前發現的拙抗原有40多種,與臨床關係密切的是5種,其中D的抗原性最強。凡紅細胞有抗原者稱為拙陽性,不含抗原者為拙陰性。在我國各族人民中,漢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屬瓧陽性者約占99%。拙陰性者僅占,但是,在某一些少數民族中,Rh陰性的人數較多,可達15%。

拙血型抗體是免疫抗體,亦即在拙陰性者的血清中本來不含天然抗拙抗體,隻有在接受拙抗原刺激後才能產生相應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