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古城位於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的東南麓。它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那時的龐貝還隻是海灣畔的一個小集市,人們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直到公元前3世紀,龐貝被納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貿易往來繁多,經濟發達,逐漸變成了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是當時羅馬帝國經濟、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維蘇威火山的一次噴發竟讓這座城市一夜間徹底覆沒。
公元79年8月24日的中午,烈日當空,悶熱異常。連日來小地震不斷的維蘇威火山開始蠢蠢欲動,接著,一塊奇形怪狀的雲彩從山頂升起,遮住了陽光。不一會兒,隻聽一聲巨響,幾千米高的火紅色岩漿噴出了火山口,沸騰的蒸汽雲狂升到萬米高空,將天地遮蔽得漆黑一團。火山灰、浮石、碎岩如傾盆大雨般飛瀉而下。僅僅半個小時後,龐貝城就被灰色的火山灰完全覆蓋了。
接下來,由火山灰、浮石、火山礫構成的“陣雨”,連續下了八天八夜,空氣中充斥著令人窒息的硫黃氣體。之後,高熱的水蒸氣凝成水滴,聚合了空氣中的灰塵,化作瓢潑大雨,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另一場新的災難。大雨掃蕩著山頂的灰渣,形成滔滔洪流,淹沒了房屋、農田、堤岸,千百股混濁的泥漿流,幹燥後堅硬得如同岩石一般,給埋葬了的城市加上了一層硬殼。赫庫蘭尼姆城比龐貝更靠近火山,而且地勢低,因而覆蓋層特別厚,最薄的地方都達到了21米。龐貝城也被3~6米的泥漿層覆蓋。離火山口10千米的施塔比亞鎮同時被覆沒,而20千米外的大城市那不勒斯則幸免於難。
災難結束後,人們重整家園,在維蘇威山麓平原上很快建起新的城鎮,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一座新興的海港城市雷西納誕生了。1709年,市民在海邊開鑿水井,無意中打在廢城劇場的圓頂上,赫庫蘭尼姆終於得以重見天日。1713年,一些貪婪的掠奪者挖了許多隧道通到劇場,開始瘋狂的搶劫。大理石柱、銅像、石雕,被一車車載走。幸虧地下有毒氣襲來,才將搶劫者趕走。
龐貝的發現延至1750年,但直到1860年才開始了較大規模的發掘工作。
在發掘過程中,人們發現了2000多具屍體及大量牲畜的骨架。屍體周圍已經被火山灰漿包得嚴嚴實實,形成硬殼。考古學家就地灌注石膏,讓死難者得以保持原狀。這時,人們才明白了當時在龐貝究竟發生了一幕何等淒慘的悲劇。那些來不及逃生被埋葬在灰漿下的死者,有的兩手抱頭,蜷縮成團坐著;有的手掩臉部,仰倒在地;有的互相偎依,一起走向死亡。在這些死難者中,既有穿著講究的達官貴族,也有衣衫襤褸的乞丐奴隸,每一具遺體都保持著最後的姿態。更令人吃驚的是,一個染坊鍋爐中還完好地保存著剛剛烤製出爐的81個麵包卷……似乎一切都發生在昨天。龐貝城好像睡了1900年的長覺,剛剛醒了過來。
火山噴發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被急劇地釋放出來,於是形成了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造成龐貝古城覆沒的“凶手”就是維蘇威火山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之一。可是在龐貝古城覆沒前,人們把維蘇威看作一座死火山,沒有做好預防災難的工作,以致釀成了如此慘痛的悲劇。而在龐貝覆滅後,維蘇威仍有程度不一的噴發。公元79~1631年,噴發周期是每百年一次。從那以後,平均12年爆發一次,但規模都比79年那次小多了。最近一次爆發是在1944年。即使在火山休眠時,火山口也煙霧嫋嫋,不斷有蒸汽泄出。
為了避免悲劇再度發生,1841年,意大利政府在山上設立火山觀測所,這是世界上最早設立的火山觀測機構。觀測報告說,最近火山多年來的暫時平靜,可能是火道給凝固的熔岩塞住了。但這也預示著火山在二百年內還將有噴發的可能,屆時龐貝遺址仍有再次覆沒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