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城市社區一般指居(家)委會、街道,農村社區一般指鄉鎮、村。

2.社區衛生服務的概念

社區衛生服務即利用社區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為社區人群防治疾病,改善社區衛生狀況,提髙社區人群的健康水平。也可以針對某一種疾病開展社區防治工作,或針對某一人群開展社區保健工作。

3.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

(1)初級保健

各種類型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是基層群眾同醫療衛生部門接觸的第一步,他們的任務是了解轄區內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並提供基本的預防、醫療和康複服務。提供初級保健的過程中應遵循三級預防的原則。

(2)綜合性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種綜合性服務,反映在以下幾方麵:,①服務對象不分性別和疾病類型,

既包括病人,也包括非病人;②服務內容涉及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各個方麵;③服務範圍包括個人、家庭和社區;④服務方式是預防、治療和康複相結合。

(3)持續性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對各種健康問題,無論新、舊、急性或慢性,從健康危險因素監測到疾病發生、發展、演變、康複的各個階段,包括病人住院、出院等不同時期,提供連續性的服務。

(4)協調性服務

社區醫生應掌握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專家的情況,以及家庭和社區內外的各種資源的情況,並與之建立相對固定的聯係,以便協調各專科的膿務。

(5)可及性服務

社區醫療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可及性或者稱之為方便性。社區醫生可獨立處理社區居民近80-90%的醫療問題,即便無法獨立處理,也可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及時轉移病人至相應的專科。

3.社區衛生服務的意義

(1)有利於衛生事業適應社會需求

(2)有利於優化配置衛生資源

(3)有利於抑製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4)有利於構建有效、經濟的衛生服務體係

(5)有利於加強預防戰略化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基礎門

(6)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

(7)是轉變醫學模式的最佳途徑

二、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

1.社區健康教育

社區健康教育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靈魂,是初級衛生保健重要任務之一。社區健康教育的根本精神是從以疾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和以人類發展為中心的服務模式,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總目標。

2.社區預防

社區預防包括:①傳染病和多發病的預防;②衛生監督和管理;③慢性病控製。傳染病預防工作除做好計劃免疫外,要抓好衛生基本建設,如糞便汙水處理,飲用水管理和食品管理等。執行傳染病報告製度、隔離檢疫等製度,以便消滅傳染病。

3.社區康複

社區康複是指患者或殘疾者經過臨床治療後,為促進患者或殘疾者的身心進一步地康複,由社區繼續提供的醫療保健服務。社區康複不同於醫療康複,它體現了醫療與預防保健於一體,心身全麵兼顧,連續性、協調性的全科醫療服務的基本原則,是社區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

社區康複的宗旨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使患者或殘疾者在社區或家庭通過康複訓練使患者的疾病好轉或痊愈,生理功能得到恢複,心理障礙得到解除;使殘疾者能更多地獲得生活和勞動能力,重新為社會作貢獻,平等地享受社會權利和義務。

4.社區醫療

醫療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量最多的部分,但不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貫徹預防為主方針,這是社區衛生服務有別於醫院服務的主宴特征。當然,預防為主並不否定認真做好疾病醫療工作。根據三級預防精神,從疾病的病因、發病到康複、直到臨終,均有預防工作任務(如防殘疾、防心理損害、防醫源性疾病等)。社會全科醫生除在衛生服務中心處理病人外,還應深人病家,對病人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的防治知識,以便在特定情況下,家屬能處理急診救護,平常能監督病人執行醫囑。

5.慢性病防治與管理

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防治中必須采取綜合社區防治措施。

6.計劃生育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