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感與良心

(1)情感

情感是指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根據社會道德觀念和準則,去感知、評價個人和他人行為時的態度體驗。醫德情感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對自己和他人行為之間關係的內心體驗和自然流露。醫務人員的道德情感是與義務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是建立在對病人健康高度負責的基礎之上的。

醫德情感的內容包括同情感、責任感和事業感。同情心是醫務人員發自內心的情感。一個正直的醫務人員,麵對受疾病折磨、盼望救治的病人,會產生同情病人並願為其解除病痛的情感,這是一個醫務人員最起碼的道德情感。責任感是起主導作用的醫德情感,它已經上升到職業責任的高度,是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事業感是責任感的升華,是更高層次的醫德情感,即把事業看得比個人利益、生命還重要。

醫德情感是建立在對病人健康高度負責的基礎之上,不以個人利益和需要的滿足為前提。醫德情感具有理智的性質,醫務人員熱愛病人的情感並不是盲目衝動,而是建立在醫學科學基礎之上的,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也必須在醫學科學允許的範圍內去滿足病人及其家屬的要求。

醫德情感中的同情感作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其生理成分較大,表現為對患者深切的同情,是促使醫務人員為患者服務的原始動力;理性成分較大的責任感可彌補同情感的不足(即隨時間的推移同情感將可能慢慢淡化),使醫務人員的行為具有穩定性,並能真正履行對病人的道德責任;強烈的事業感能激勵醫務人員為醫學事業的發展發奮圖強,不計較個人得失,並能為患者的利益承擔風險,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道德原則。

(2)良心

良心是人們對他人和社會履行義務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是人們對其道德責任的自覺意識。醫務人員的良心是醫德情感的深化,是在醫療活動中存在於醫生意識中、發自內心深處的對病人和社會的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良心具有能動作用。在行為前,良心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動機給予肯定,對不符合道德自要求的行為動機給予抑製或否定;在行為中,良心對人的行為起著監督作用,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意誌、信念以及行為方式和手段予以激勵和強化,對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衝動行為等則予以糾正、克服;在行為後,良心對行為的後果和影響有評價作用。醫德良心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醫務人員對於履行了醫德義務並產生了良好後果和影響的行為產生自豪感,感到滿意和欣慰;反之,則會產生內疚、羞愧、自我譴責和悔恨。

3.審慎與保密

(1)審慎

審慎是一個人對人對事詳查細究、慎重從事的一種道德品質和處世態度。在本質上,審慎是智慧的表現,是以知識、技能和冷靜、客觀的分析為基礎的。審慎作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雖然與個人性格有關,但主要是後天的教育和個人修養形成的。醫療活動的審慎是指醫生在行為之前的周密思考和行為過程中的小心謹慎、細心操作。

醫療審慎的內容是指醫生在醫療活動的各個環節慎言、慎行,自覺地按操作規程進行,做到認真負責、謹慎小心、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並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做到精益求精。

醫療審慎的作用,有利於醫療質量的提高,防止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有利寧醫務人員知識的更新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利於良好職業道德的培養。

(2)保密

保密是指:保守機密,不泄露。保密通常與隱私有關,但隱私一般隻涉及個體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等,保密則可能與多人的行為或關係等有關。隻要不危及他人或社會的利益,在當事人要求的情況下,保密是應當的。醫療活動中的保密是指醫務人員保守在為病人診治疾病的醫療活動中獲得的醫療秘密,它通常包括患者及其家庭隱私、獨特的體征或畸形、病人不願讓別人知曉的病情以及不良診斷和預後等任何患者不想讓他人知道的事情。

保守醫療秘密一般包括兩方麵的內容:第一,為病人保密。詢問病史、查體從疾病診斷的需要出發,不有意探聽病人的隱私;不泄露在診療中知曉的病人的隱私。第二,對於某些可能給病人帶來沉重精神打擊的診斷和預後,應對病人保密。

醫療保密在醫療實踐中有特殊童要的作用,它是醫學倫理學中最古老、也是最有生命力的醫德範疇,從希波克拉底誓言到日內瓦宣言、病人權利法案等,保守醫療秘密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要求,因為病人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有思想和心理活動的人。醫務人員尊重病人也包括尊重病人保密的要求。若醫務人員隨意地泄露醫療秘密,可能會引起社會中某些人對患者的歧視,造成患者的痛苦,也會使患者產生對醫務人員及醫療措施的不信任。

第三單元 醫患關係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醫患關係的性質

①醫患關係是契約關係;②醫患關係是信托關係。

二、在醫患關係中病人的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①醫患關係中病人的道德權利;②醫患關係中病人的道德義務。

三、醫患關係的發展趨勢與醫學道德

①醫患關係民主化趨勢對醫師道德的要求;②醫患關係法製化趨勢對醫師道德的要求;③醫患關係物化趨勢對醫師道德的要求。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醫患關係的性質

1.醫患關係是契約關係

醫患關係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契約關係。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為尊重人的尊嚴、價值創造了物質基礎,為實現人權平等創造了條件,醫患之間是一種同誌式的平等關係,即:醫務人員尊重病人的醫療權科,一視同仁地提供醫療服務;病人尊重醫務人員的勞動,並密切配合診抬,共同完成維護健康的任務。但是由於兩者對醫學知識的掌握上的差別和患者求醫時的弱勢心理,在醫患之間存在著現實的不平等狀況,應引起醫務人員的重視。

醫生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己任,國家賦予了醫生以某種特權(對疾病診治權和特殊幹涉權等)並以醫療技術為保證,為病人提供服務;病人出於信任或與醫生充分協商,接受醫生的服務。這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是由於醫患之間的醫學知識占有不同,所處的地位、職責不同所決定的。醫生具有醫學知識,處於一定主動地位,並具有某種特權,這就要求醫生恪守職責、鑽研技術,以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不辜負病人之信任。但應看到,被服務的患者因其地位和權利意識的提高,也不是完全被動的。

2.醫患關係是信托關係

醫患關係是以社會主義法製為保障建立起來的信托關係。社會主義法製的根本職能是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患者就醫和醫者行醫同樣受到法律保護。社會主義法製保護了醫生為患者提供醫療衛生保健和康複的特殊職權,使之可以獲得患者身體、心理、隱私等信息;患者為了診治疾病的需要而信任醫生,將必要的信息告訴醫生,並委托醫生為其解除疾苦。因此,兩者是建立在信賴基礎上的特殊人際關係。

二、在醫患關係中病人的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

1.醫患關係中病人的道德權利

(1)基本的醫療權

人類生存的權利是平等的,享有醫療保健的權利也是平等的。患者都享有基本的、合理的診治、護理的權利,有權得到公正、一視同仁的待遇。與病人基本的醫療權相對應的是醫生為病人診治的基本義務。

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的有關情況及預後有知悉的權利。病人參與醫療是現代醫學模式和醫患關係模型所特別強調的,也是病人權利的實質內容之一。醫生應該用病人或家屬(包括代理人)能夠聽懂的語言,告訴病人有關診斷、治療和預後的信息。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權與醫生的解釋說明病情的義務是相對應的。知情同意權和知情選擇權

知情同意是病人自主權的一個最重要而又具體的形式,是醫學科研和人體實驗、臨床醫療領域的基本倫理原則之一。知情同意權不隻是為了爭取病人的合作、增進醫患關係、提高醫療效果,而且還體現在對病人的尊重,並有助於病人自主權的合理行使。

拒絕治療是病人的自主權,但這種拒絕首先必須是病人理智的決定。倘若拒絕治療會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或嚴重後果,醫生可以否定病人的這一要求。如一個患急性化膿性闌尾的病人,麵臨闌尾穿孔的危險,但他因懼怕開刀而拒絕手術治療;又如某些自殺未遂的病人,拒絕輸液、洗胃等搶救措施等。對此醫務人員應耐心勸導病人,必要時通過家屬或有關部門的批準行使特殊幹涉權來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