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隊伍可以專業人員為主體,吸收網絡組織中其他部門人員參加。參與執行計劃的各類人員應根據工作需要分別給予培訓。對各類人員必須明確其職責與權利。
第五單元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的實施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建立計劃實施的組織機構
①積極動員目標人群參與;②領導機構;③執行機構;④組織協調與合作;⑤政策支持。
二、培訓實施工作人員
①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及原則;②培訓的準備和實施;③培訓工作的評價。
三、計劃實施的監測和過程評價
①計劃實施的監測;②過程評價及其指標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建立計劃實施的組織機構
1.積極動員目標人群參與
任何一項健康教育7健康促進項目都必須十分強調參與的原則。即使是國際項目,最終都必須在基層群眾中實施,因而必須爭取社區參與。任何一項項目計劃沒有群眾的合作與支持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社區參與是指社區領導和群眾(或其代表)共同參加健康促進規劃的設計、執行和評價。這種社區參與越早越好,早期社區成員的參與可為社區成員培養主人翁情感,正是這種主人翁的精神會帶來無法估量的力量,同時也決定項目的長期效果。
應動員參與項目實施的人員主要包括:政府各部門,各群眾團體和組織;大眾傳播部門;社會文化陣地,如文化宮、展覽館;各級醫藥衛生保健人員;中小學教師和幼托保教人員;大、中、小學生;有關行業的從業人員等。
社區領導與群眾的參與本身就是一種幹預。
2.領導機構
領導機構應包括與該項計劃實施直接相關的部門領導和主持實施工作的業務負責人。領導機構成員應該了解和熟悉計劃內容,對預期效果具有信心,支持該項計劃,並具有決策能力。一個具有影響力和決策能力、辦事效力髙的領導機構是順!]實施項目計劃的基礎。
3.執行機構
執行機構是指具體負責操作和運行計劃的機構。除特殊情況需要另成立專門機構外,一般執行機構往往設置在某一相關業務部門內,其成員大多由專業人員組成。執行機構人員的數量和專業組成根據計劃內容確定,既要適應工作需要,又要避免龐雜。執行機構的職責是分解計劃中的每項活動,將計劃的意圖付諸實施,開展活動,實現目標。同時,執行機構有責任向領導機構彙報工作進展情況,聽取和接受領導機構的意見。
4.組織協調與合作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的實施是一項社會工程,需要多個部門的合作。社會有關組織、機構、團體是否被發動並參與到計劃實施中來,是否和計劃的執行部門協調行動並提供支持,是關係到計劃能否順利實施,實施工作能否獲得預期效果的另一個關鍵。
5.政策支持
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計劃實施地區,出台有利於計劃實施的政策,對於實施工作具有很大的影響。這類支持性政策可以動員當地資源的投入,可以開創多部門協調合作的局麵,可以影響當地群眾參與的態度,可以創建有利於實施工作的環境。
二、培訓實施工作人員
1.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及原則
培訓是為達到目標而建立與維持一支有能力高效工作隊伍的活動。人員培訓的目標是:①改善、強化、有效開展項目管理、監督和評估的技能;②改善強化健康促進隊伍必須具備的技能;③改善強化行為危險因素監測和死因監測隊伍的技能;④提高本地區的人力開發,師資隊伍的培訓技能。
人員培訓的原則是:①目標明確;②理論聯係實際;③及時評估。
2.培訓的準備和實施
準備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培訓計劃的實施和培訓效果,準備工作通常包括:①學員的確定;②師資的落實;③教學場所和設施的落實;④後勤服務工作。
3.培訓工作的評價
評價是培訓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製定培訓計劃時應有明確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培訓效果評價包括三個層次:①過程評價;②近期效果評價;③遠期效果評價。評價方法有6種:①參與性觀察及現場觀察;②問卷調查;③小組專題討論;④測試方法調查班前、班後有關培訓內容掌握情況;⑤查閱記錄內容;⑥評估服務指標和健康指標的變化。
三、計劃實施的監測和過程評價
1.計劃實施的監測
監測的內容有:①目標人群在健康傳播項目開始時的情況;②工作進度,已消耗的資源是否符合傳播項目時間進度表及預算;③傳播環境狀況,健康傳播材料發放情況,使用情況;④目標人群對健康傳播項目的關心程度,參與程度及他們對項目各項活動,各種傳播材料的反應;⑤目標人群在每一階段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的階段性變化;⑥健康傳播項目結束時目標人群健康知識、態度及行為等方麵的變化。
2.過程評價及其指標
過程評價起始於健康教育計劃實施開始之時,貫穿計劃執行的全過程。過程評價是通過信息反饋係統有計劃、常規的監測,對計劃實施的工作狀況和項目活動進行評估,說明計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的質量與效率,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改善計劃活動或策略,保證計劃目標的實現。完善的過程評價資料可以為解釋健康教育計劃的效果提供豐富的信息。
過程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建立完善的資料收集和信息反饋體係;以座談、專題小組討論等定性研究方法及時收集社會各界:目標人群對計劃執行的意見;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活動進行現場考察和評估。
過程評價常用指標:
(1)項目提供的幹預活動
①幹預活動的類型、幹預次數、每次活動持續時間;②健康教育材料的種類、發放批次、數量;③健康教育覆蓋率。
第六單元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概述
①評價的概念;②評價的意義。
二、效應評價的分類、內容和指標
①效應評價;②結局評價。
三、評價設計方案
①不設對照組的前後測試;②設對照組的前後測試。
四、影響評價的若幹因素
①曆史性因素;②計劃工作人員與參與者的熟練性;③失訪。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述
1.評價的概念
評價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計劃實施的全過程。評價的基本原理是比較,確定價值標準是評價的前提,測量是評價的重要手段,準確的信息是評價成功的保障。
2.評價的意義
①是健康教育計劃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②可以科學地說明計劃的價值;③是一種改善計劃,對決策者施加影響的管理工具;④通過評價,可以使公眾了解健康教育項目的效果,擴大項目對社區的影響;⑤可以提高健康教育專業人員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二、效應評價的分類、內容和指標
1.效應評價
又稱近期和中期效果評價,是規劃評價的重要內容,評價的重點在於規劃或規劃的某方麵對參與者的知識、態度、行為有直接影響。評價內容有:①那些影響有關健康行為的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強化因素改變的程度;②行為改變情況;③政策、法規製定情況。
2.結局評價
又稱遠期效果評價。結局評價著眼於評價健康教育項目導致的人群健康狀況乃至生活質量的變化。評價內容包括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三、評價設計方案
1.不設對照組的前後測試
這是評價方案中最簡單的一種。通過對目標人群自身在項目實施後的情況與幹預前的情況進行比較,來評價計劃產生的效應與健康結局。
2.設對照組的前後測試
此設計又稱為準實驗研究。人為控製研究因素,但在設立實驗、對照兩組時,未按隨機化在千預前後分別對兩組情況進行觀察比較。與實驗設計相比,該類設計較易實施,在進行大規模評價研究時,能省時省錢,更具有可行性,但因未遵循隨機化原則分組,結果解釋的說服力不如實驗設計。
四、影響評價的若幹因素
1.曆史性因素
在健康教育計劃執行或評價期間發生的重大的,可能對目標人群產生某種影響的事件稱為曆史性因素。曆史性因素雖不在幹預活動之內,但可能對目標人群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以致加強或減弱健康教育計劃本身的效果。
2.計劃工作人員與參與者的熟練掛
在研究期間發生在參與者和工作人員中的知識增加和技能熟練程度的變化,也可影響參與者知識行為的改變和調查結果。這種偏倚可通過設立對照組,對工作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以及由同一批工作人員進行幹預前後的調查等方法使其盡可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