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遊戲,米盧所追求的效果就是遊戲的效果。米盧用這種方式告訴國腳們,足球就是一個遊戲,踢球是踢球者的生活。健康快樂是人生的第一要義,才是高質量的生活。從運動中尋找樂趣,讓踢球充滿快樂,這樣的訓練和比賽才有意義。隻有抱著這種心態去踢球,才能發揮正常水準,還有可能超水平發揮,創造神奇。米盧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帶動全體隊員和他一起“不務正業”,要求隊員和自己一起“享受足球”、“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就在大賽之中,隻要贏了球,他既給隊員放假,又讓球員的家屬來國家隊駐地團聚。記得十強賽期間,正值美國的9.11事件。米盧聞訊後喃喃地說:那麼多人死了,足球與之相比,勝負又算得了什麼?

與印尼隊比賽的前一天,米盧給隊員們放了一段他自己拍攝的錄像。電視畫麵上出現了李金羽、江津、舒暢、宋黎輝、宿茂臻等人的笑臉,坐在餐桌旁的他們在玩一個叫做“船長”的遊戲。畫麵上徐雲龍動情地唱起了《愛不愛我》,張恩華領唱《大中國》,隊員們站在他的身後,一起放聲高歌。隊員的氣氛當場就活躍起來,大家都笑得前俯後仰。錄像放完後,米盧隻說了簡短的一句話:“給你們看這些片段,沒有別的意思,想想我們曾經有過的歡樂時光吧。中國隊就應該永遠這樣。”

他不僅讓隊員們形成這種新理念,也不斷給他的東家提建議:從十強賽一開始米盧就經常和南勇、朱和元交流,建議他們盡量少開會,少給隊員施加壓力。

足球就是遊戲,足球就是快樂。觀念的解放帶來生產力的解放,帶來球員戰鬥力的極限釋放。中國足球終於擺脫了重體力勞動者的笨拙形象,代之以輕揚的步履,燦爛的笑臉,給球迷以快樂和享受。中國男足隊員們,就像吃了一粒靈丹妙藥,一下子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大家都在不知不覺做好了快樂的準備,那些“黑色x分鍾”也就在強大的自信前麵灰飛湮滅了。範誌毅說,“足球本不沉重,米盧教會我們享受足球,這也許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恰到好處地煸情

煸情,是催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情緒的適度激化,可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身心處於最優化狀態。此時,無疑是疾病治療或潛能開發的最佳時刻。當然,這種煸情要恰到好處,不露痕跡。

在這方麵,“老狐狸”米盧是頂級高手。

在西亞比賽期間,他讓翻譯在黑板上寫下了“意誌品質”四個字,嚴肅地告訴所有球員,缺乏這一點,中國隊就很難打出好成績。比賽前,他又給隊員們放映了美國大片《熱血強人》。這是一部用真實事例改編而成的電影,講述是的是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一所叫做“TITANS”的中學橄欖球隊如何贏得冠軍的故事。當時正是種族歧視盛行的時候,而這支橄欖球隊裏也有不同膚色的年輕人。主教練硬將黑人和白人分到一個房間,強迫他們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家庭背景和個人愛好,然後在午飯時間進行考察,隻要誰沒能了解清楚,全體隊員下午就要多跑三圈。於是同屋之間從不說話進入了一個類似於“采訪”階段,每個人都認認真真地在小本子上記下對方所說的一切。淩晨時分的緊急集合,主教練命令所有隊員跋山涉水跑步到了葛底斯堡戰場,在那裏給他們上了關於團隊精神的生動的一課。他告訴這些孩子:“他們可以不成為朋友,但你們必須相互尊重。”這場電影給隊員們震動很大,反應強烈。當中國隊戰勝阿聯酋隊後,馬明宇和謝暉等人都提到了這部影片在決戰之前給他們的心靈帶來的衝擊,他們將郝海東和範誌毅在球場上的擁抱一幕部分地歸功於大片的影響。馬明宇非常動情地說:“足球能夠平息種族之間的仇恨,那麼我們個人之間的一點小恩怨又算得了什麼呢?”

終於,在2001年8月26日主場迎戰阿聯酋的比賽中,範誌毅門前頭球橫敲,郝海東於後門小角度打門建功,進球後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郝範間積怨的化解,標誌著一支球隊一批球員的心態開始走向成熟。對此,已被炒掉的卡塔爾主帥哈吉就曾經說過,中國隊的進步是整體上的,像中卡這樣缺乏“一腳定乾坤”人物的球隊,隻有依靠整體的實力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他還不無羨慕地表示,中國隊員間的相互默契,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

“恐韓症”是中國足球隊員的通病。為了使隊員盡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解放思想,輕裝上陣,米盧想盡方法激勵隊員們的士氣。中韓之戰前,米盧問隊員:“他們的運動服是什麼顏色?”隊員們並不太齊整地笑道:“藍色。”“我們的運動服呢?”老米接著問。隊員們漸漸明白了老米的良苦用心,聲音比剛才大了一倍:“紅色。”“是紅色醒目還是藍色醒目?”米盧用手支起耳朵,探過身子。“紅色更醒目。”隊員們嘹亮的回答讓老米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你們要明白,從未在世界杯上有所建樹的韓國隊,其實什麼都不是,沒有什麼可怕的。”他在球場上當著球員們的麵和韓國教頭許丁茂開起了玩笑,“教練、教練”,“嘿,我建議現在咱們幹脆先賽上一場吧,我的小夥子們都等不及了。”中韓首戰,2比2握手言和,盡管有些僥幸,但這是在中國隊20多年一直敗北的情況下的最好結果。多年未愈的“恐韓症”就在米盧的玩笑中有所治愈了。

每到比賽日,米盧全部心思調動隊員的情緒。開準備會時唱國歌,圍成一圈大喊:“中國!中國!中國!”到賽場前全體隊員看錄像。錄像內容是比賽進球集錦。米盧編好的,調動了隊員積極性。最後一刻,大家圍起來再次大喊:“中國!中國!中國!”

中烏大戰前,米盧沒有什麼諄諄教導,他隻是將前三場精心剪輯的15分鍾國足進球前後的畫麵播放給大家看。片子還未放完,國腳們已經激動得又是鼓掌又是拍桌子。在米盧“COMEON”的喊聲中,小夥子們抱成團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有的人甚至激動得流出眼淚。

有人說米盧是個演員,我們說他更象個導演。一個極善煸情的大導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催眠大師。作為一個忠實的中國球迷,作為一個催眠術的研究者,我們要對米盧說:向您致敬!

米盧走了,帶了幾十個大箱的行李、沉甸甸的錢包以及又一次延續的“神奇教練”的光環。有人說,中國人又做了一次冤大頭,讓這個老小子賺了一大筆。我們在這裏想告訴諸位的是:心理谘詢並不幫助人們解決具體問題,它隻是為你提供技術性的幫助,以及調整你的心態。作為心理大師的米盧,可以說是很好地完成了他所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