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廣告中的類催眠現象(1 / 3)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商業社會,並且是一個供大於求的商業社會。推銷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是全球數以億計的人每天都在從事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有些人是成功者;而有些人則是失敗者。成功者與失敗者最本質的區別在那裏呢?是他們所推銷的產品在品質上有本質區別嗎?不是,世界上的產品同質化傾向已日趨明顯,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一家產品在性能上、價格上是獨占鼇頭,無人與之爭鋒。是商業賄賂的幽靈在作祟嗎?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這一因素的確在起作用。但隨著市場愈來愈規範;價格愈來愈透明,它的作用力呈下降趨勢。為此,人們漸漸悟出一條真諦:某項產品或服務,能否賣得出去?能否賣得很好?與公司的銷售策略、與營銷人員的推銷水平有著直接的相關。那是因為,無論是那一類的商品(或服務);無論該商品(或服務)具有什麼樣的特性,它總是由人(推銷員)推銷給人(客戶或消費者)的,對客戶(或消費者)心的征服為乃營銷工作的主要目標。難道日本一位商界資深人士說:“商戰的戰場其實是在消費者的心裏”。

下列事實幾乎沒有人懷疑,沒有人否定。

有些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是超群脫俗的產品卻賣得出奇地好,好得讓人沒法理解,如肯德基、麥當勞。

有些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脫離,卻有人趨之若騖。如名牌服裝等。

同一件產品,有人推銷得非常順暢,賺得盆滿缽滿;另一些人卻門可羅雀,三天賣了兩碗飯。

有些廠商賺了消費者的錢,別人卻還有良好的感受,甚至對他們千恩萬謝;另一些則是人財兩空。

……

這說明,人類存在著非理性消費行為(有學者因這個課題的研究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人類也不是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是非理性的,有的時候,人們算帳算得非常之精明,也非常之計較。所有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又是經由什麼樣的途徑在支配著人們、左右著人們。

首先我們要建立起一個概念,世界上的事情都存在著因果關係。任何事情、任何現象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在這裏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其原因之所在,將那隻無形的“手”大白於天下。

從我們的專業眼光來看,遍及全球每一個角落的商界,宛如一個巨大的催眠場,在正式催眠施術中所有的技藝、方式、方法在這裏應有盡有,並且在利益的驅動下都發揮到了極至。

那些經典的營銷個案,那些優秀的推銷人員,或者是因長期經驗的積累而與催眠術的原理、方法暗合;或者是有些人直接學習過催眠術、接受過正式的催眠術培訓。後一種情況,在西方國家中絕非鮮見。

下麵,我們將從廣告、推銷、商務交往三個方麵來解讀存在於其中的類催眠現象。

廣告的本意是廣而告之,但廣告主所期待的廣告的效果,卻不僅僅、或者說主要不是讓人知道自己的產品,而是希望廣告能撥動目標市場消費者的心弦,進而發生購買行為。且看精明的廠商們是如何有意無意地利用催眠原理撥動消費者的心弦,並使之產生共鳴,直至按照廣告主的意願去行事的。

●潛意識廣告

廣告中最為直接的類催眠現象當推潛意識廣告。催眠術最主要的效能就是直接進入人的潛意識,或改變人的某個觀念;或按催眠師的意誌建立起一個新的觀念,進而導致意識層麵觀念與行為的改變,或是催眠師所希望的行為出現。

有一種廣告技術就是潛意識廣告。

20世紀50年代,美國商界、廣告界引發一場極大震撼,那就是潛意識廣告的出現。所謂潛意識廣告,就是一種利用暗示的廣告方式。它以微弱的、不引起知覺的刺激作用於潛意識,進而影響人的購買動機與購買行為。

潛意識廣告首次登場是在1957年的9月,始作俑者是以研究購買動機而聞名的心理學者J?米迦裏。當時推出的廣告辭是“請喝可口可樂”!以及“請吃爆玉米花”!

米迦裏使用自創的投射裝置,於電影院中的影片放映期間,每隔五秒便做三千分之一秒的投射,重複投射這樣的廣告辭達69次。六周的實驗成績平均的結果,爆玉米花的出售量增加18.1%;可口可樂的銷售量增加57.7%。對於五十分之一秒的曝光,一般人都很難有所察覺,所以,做三千分之一秒的曝光投射,觀眾們完全意識不到。這就是“看不見的廣告”!雖然觀眾無法意識到廣告的存在,但是銷售額的大幅增加,也就證明了這對觀眾產生了暗示的效果,可以說是把無意識的暗示運用於商業推廣的偉大發明。

1958年3月31日出版的《生活》雜誌,報導了潛意識廣告所造成的震撼。報導中說,人眼雖然看不見這種廣告,它卻有讓人想去購買爆玉米花和飲料的影響力,由此想見,它甚至能左右人去購買某些原本不打算購買的商品。

接著,米迦裏與電影製片家H?可利岡合作,在恐怖電影中出現女人驚嚇表情的臉部特寫鏡頭時,嚐試於膠卷上映出“血”的字樣和骸骨的圖,做雙重衝映,而使得這部片子非常成功,據說,觀眾們都有一種極度的恐怖感。

把潛意識廣告運用到電視上,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效果。當你看了電視節目之後,可能會突然想喝啤酒而去打開冰箱,而一些太太們可能突然想到:我應該趕快到某某商店買點東西了。

後來還有人想到利用“看不見的廣告”的原理,製作了“聽不見的廣告”。有幾處著名的廣播電台,曾嚐試於廣播中加上耳朵聽不見的低音廣告辭,或在播放歌曲時加上無意識的廣告辭,但似乎都沒有太大的效果。個中原因,人們也不得其詳。

後來,美國電視倫理規定管理委員會,對這種廣告表現明顯的反對態度。因為它顯然對人存在著操縱傾向,如果再利用它來進行宗教、政治或思想的宣傳,那社會影響力是非常可怕的。

弗洛伊德對人類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潛意識(無意識)。他有個著名的“冰山論”,即把人的意識分為意識與潛意識。恰如海上的冰山,在海平麵上看到的部分是意識層麵,在海平麵之下的是潛意識層麵。很顯然,冰山在海平麵以下的部分遠遠大於在海平麵以上的部分,因此,人的行為受潛意識控製的成份要大於受意識控製的成份,盡管人們對此並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