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催眠治療在學校教育工作早就有所運用,主要是針對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下麵我們就來介紹兩個治療案例。
●學校恐怖症的催眠治療
所謂學校恐怖症係指兒童異常害怕上學,經常以嘔吐、腹痛為理由而請假不上學。即使勉強來到學校,也是沉默寡言,學業成績不佳、任何事情都缺乏主動性,與老師、同學都不能進行正常的交往,被老師和同學視為“怪孩子”。據統計,1000名兒童中約有17名由於過度恐懼而不能上學。這種兒童往往不願離開親人或離開家。因為教師和同學不能隨時滿足他的要求,或以他為中心給予特點的照顧,甚至對他的缺點經常給予嚴厲的批評,這就引起他們強烈的焦慮與恐懼,致使出現某種軀體症狀。對於這種學校恐懼症,一般性的思想教育難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過於遷就既是不可能的,同時也無補於他們的心理疾病。利用催眠術的方法,可以使他們的症狀及其精神麵貌得到較大的改觀。下麵,我們將詳細介紹一則催眠師治療學校恐怖症患者的案例:
W是一名初二年級的男生,據他的教師介紹,W的特點是:孤獨、不講話、學業成績不佳,老師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一句話,所以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麼想法或困難。
在催眠師與W的第一次麵談中,催眠師還請來了與W相對較親近的的兩位同學X和Y。以3人為1組,事前沒有告訴他們麵談的真正目的,隻是說:“我想了解學生的情況,所以請你們來談談”。開頭3人都很緊張,催眠師便與他們閑聊幾句,接著說:“既然大家到了圖書室(麵談地點是在圖書室),不如讓我們先來翻翻書吧。”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W的緊張感。
W稍微猶豫了片刻,看到他的同學已采取行動,便模仿他們,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湯姆?索亞曆險記》。雖然動作慢慢吞吞,卻十分有耐心,看得出來,他並不是不喜歡讀書。這種和諧的氣氛持續了20分鍾以後,接下來就進行談話。
談話不是以單刀直入的方式進行,而是從比較瑣碎、愉快的事情開始,逐漸引了核心話題。催眠師問題:“你們現在開設哪些課程?新生訓練時對學校生活有什麼感想?現在又有開設哪些課程?新生訓練時對學校生活有什麼感想?現在又有什麼感想?你們班級的情況怎麼樣,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與班上的同學相處如何?目前班上流行什麼樣的遊戲?你也參加嗎?你喜歡從事哪些活動——讀書、遊戲、品嚐美食、其他,情形各如何?你認為自己怎麼樣?對將來的前途有什麼打算?回家後都做些什麼?家庭與家族的情況如何?住宅附近的環境如何?……”由於X的湧躍而言,Y也開始積極的講話,這使得氣氛變得十分熱烈。W開始隻是偶爾點點頭,表示附和。後來,在談話進入自由聊天階段時,催眠師間或用目光來鼓勵W開口發言。於是,W也開口講話了,並露出了笑容。由此可見,W並不是真正一言不發的人,隻是對環境、氣氛的要求比較高而已。W的講話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點:功課方麵雖然缺乏自信,但並非不喜歡。剛入學的時候害怕高年級,現在仍然有一些害怕,同時也害怕幾位老師。在班上沒有什麼特別親近的同學,但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最厭惡粗暴的行為,喜歡棒球運動。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前途。回家後和弟弟以及鄰居的孩子玩,所以,在家裏不會感到寂寞。住宅附近的環境不錯。
第一次麵談結束後,催眠師告訴X、Y和W:“3個人一起來,可能妨礙個人的行動,所以下一次希望和你們個別麵談,這樣談話的時間可以長一些。反正隻是看看書、隨便聊聊。可能的話,不妨將平常所做的消遣的事,也和我談談。”經觀察,他們三人都沒有呈現緊張不安的趨向。
第二次麵談隻有W一人。還是先讓他自由地翻翻書,然後對他說:“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做操,鬆馳鬆馳身心,你會感到十分舒暢,精神也很愉快……好的,現在再讓我們做深呼吸,你會感到更加舒服……在做操與做深呼吸時,采用適當的語言,將其導入較淺的催眠狀態。接著,要求W讀一段書,開始的時候,W隻能低聲誦讀,但經催眠師的鼓勵、誘導,聲音逐漸變大,大大方方地讀完一章。讀完後催眠師再進行一係列的暗示:”你讀得很好,原來你的潛能很大,以後在課堂上,你不需要再畏縮,可以積極要求起來讀書,相信你今後獨處時,也能像現在這樣充滿自信,你可以輕鬆地和老師自由交談,也能夠大專地回答問題,以後你在課堂上不會再膽怯了,能夠充分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即使有不懂的,也會去問,你也不再孤獨了,而會去主動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