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海水的進化史(1 / 1)

拿原始海水和翠代海水相比,就象人類的祖先類人猿和現代人之間那樣有天淵之別。不但數量不同,而且有本質的差異。據估計,原始海洋中的海水,僅有目前海水的十分之一左右。以後逐漸積累,不斷增多,才慢慢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要從原始海洋的形成說起。

當初,太陽星雲逐漸收縮,中心部分形成太陽,邊緣部分就逐漸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混沌初開”,地球剛剛分化出來的地球結構鬆散,質量不大,所以引力是很小的。它就象一個浮腫病人,表麵看來膀大腰圓,實質虛弱無力。隻好任憑周圍的氣體在太陽輻射的驅趕下自由離去。地球上第一代大氣就這樣逃之夭夭了。

水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蒸發,這時地球上即使有水,也一定蒸發成氣態的形式。當然會被第一代大氣裹挾而去。可以斷言,在這個階段拋球上是沒有液態水的。

重力和地熱是使地球原始物質分層聚居的功臣。大體過程是這樣:在重力的作用下,地球的體積逐漸縮小,地球內部的溫度不斷增高。有些物質慢慢變軟熔化。較重的物質緩慢下降,較輕的物質徐徐上升。這樣,象鐵、鎳等最重的物質聚集在中心,形成地核,最輕的物質浮在地球的表層,形成堅硬的地殼。地核和地殼之間則是地幔。

由於地球體積縮小,它的質量大大增加,使引力也顯著增長。地球內部因溫度升高而產生的氣體,就會被地球抓住不放。這就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圈。與此同時,隱藏在各種固體物質中的結晶水再也隱藏不住了,離析出來變成水蒸氣。隨著地熱的增高,地球內部的水蒸氣及其他氣體越來越多,終於脹破堅實的地殼,噴了出來,這就是火山爆發。噴到空中的水蒸氣立即結成濃雲。化做傾盆大雨落到地麵上,聚集在低窪處,地球上的液態水——原始海洋就這樣誕生了。

因為地球內部的結晶水,不是一下子都變成水汽冒了出來,而是隨著地球內部的溫度不斷升高,才有越來越多的結晶水變成水汽,通過火山爆發跑了出來。所以海水有個由少到多的發展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一直延續到今天。現代火山噴發的氣體中,總是含有一定數量的水汽,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原始海水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和現在的海水也不一樣。原始海水基本上是淡水;現在的海水是鹹水。大洋裏的海水含鹽量大約是千分之三十五。近岸海水因受河流注入淡水的影響,含鹽量較少,大約是千分之三十。在幹燥少雨地區的紅海,含鹽量高達千分之四十二。

海盆鹽分的溶解,海底火山的爆發,陸地上的鹽分成年累月地輸入海洋,加上海水不斷蒸發,海水含鹽量也就不斷地增加。在生命起源的那個時期,海水可能還是淡的。到了無脊椎動物大量出現時期,大約距現在五、六億年以前,海水可算是半鹹的,含鹽量大約是千分之十四左右。以後,海水的鹽分逐漸增多,才達到現在的含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