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海洋生物資源(2 / 3)

海中之獸

海獸是生活在海洋裏的哺乳動物,包括鯨目、鰭腳目、海牛目的全部和食肉日中的海獺。

海獸中,鯨類的種類、數量最多,經濟價值也最大。它構成了海獸的主體。全世界共有鯨類90種,從近海到遠洋,從南極到北極,到處都有鯨上下出沒的身影。鯨類中以藍鯨最大,已知最大個體可達33米長,190噸重,比陸地上最大動物——象還要大三、四十倍,堪稱“獸中之王”。南極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鯨漁場,捕鯨量幾乎占世界上總捕量的80~90%。

海獅、海象、海豹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它們分布廣泛,世界各海區都有。

(4)五彩繽紛的藻類

海洋中的藻類種類很多,數量巨大,可分為11類,其中浮遊藻類最多,幾乎占所有藻類的99%以上。藻類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很寬。有的不怕熱,在80℃的高溫條件下,可以生活;有的則能適應零下幾十度的嚴寒環境,有的在幾乎沒有陽光的深海中也能照常生長。有的藻類長達100餘米,重幾百公斤。它們生長快、產量高,有些水域每1萬平方米的範圍內,每年平均可收獲5000公斤海藻幹品。全世界海藻產量約150萬噸,有70多種海藻可食用,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20多種維生素,用途廣泛。

海帶是沿海人工養殖的主要藻類之一,它是一種營養豐富、價格低廉的海洋蔬菜。海帶中含有葉綠素、胡蘿卜素、葉黃素,還含有褐藻類所特有的褐藻黃素和黑竭色色素。其葉綠素比一般蔬菜中的葉綠索不易破壞,可製成原汁海帶罐頭。

海帶屬低熱量食品,僅含脂肪0.1%,粗纖維和蛋白質均為8~10%;它能助消化,防止人體肥胖和便秘。它的礦物元素含量高,品種齊全,存在著人體必需的所有常量元素和絕大部分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其它天然食品所不能相比的。此外,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B特別豐富。

紫菜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藻類,其它元素如鈣、碘、鉀、磷以及維生索B1、B2、B6、等含量都很高;還含有某些可以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物質,無怪乎日本人民在食品組成中,紫菜占有很重的地位。

大型經濟海藻如海帶、紫菜、馬尾藻等用作飼料添加劑,對家禽、家畜如雞、羊、奶牛等的生長發育有著特殊的效果。雞吃了摻雜著海藻粉的飼料,可使雞的生長速度加快,雞肉和雞蛋內碘的含量大幅度增加,蛋的薄殼率下降,蛋黃色澤加深;在用羊做試驗時,飼料中添加海藻粉後,發現羊的產毛率增加而且增加羊毛的光澤,並有效地防止了羊的某些疾病。

褐藻膠是海藻製碘過程中的聯產品。它是一種天然高分子有機物,無毒,具有多種性能。在美國、日本、挪威等國,廣泛用於食品、印染、鑄造、電焊、造紙、橡膠、冶金、建材、陶瓷、水處理、石油、農業、醫藥等行業。如世界上產量最高的美國凱爾高公司,年產8000~10000噸,其中60%用於食品工業。美國人稱褐藻膠為“奇妙的添加劑”,日本稱它為“長壽食品”。這些國家開發的褐藻膠食品種類已有二三百種。褐藻膠所具有的膠粘性、穩定性、增稠性、成膜性、絮凝性、成凍性、耐油性和保健療效性,對提高現有的食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改善食品結構是有積極作用的。此外,還可在紡織工業中用於輕紗上漿,提高紡織品的質量,使花色鮮豔,花紋清晰;用於造紙工業,則可提高紙的耐柔性、吸墨性和產品的光潔度。

3.海洋中的保健箱

海洋中有許多生物都有極高的醫藥價值,在保障人類的身體健康方麵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稱海洋是“藍色保健箱”倒是名符其實的。

我國最早記述海洋藥物的,是成書於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敘術字以烏鰂骨作丸,飲以鮑魚,可治療血枯。沿海有許多海洋生物,可以作為藥物,往往有奇效;在這方麵,還等待著人們去開發。下麵舉一些例子。

河豚,是產量較高的海底層魚種,有時進入江河,肉鮮美無比,但有劇毒。特別是魚籽和肝髒更具劇毒成份,誤食微量,也會中毒死亡。它的毒性相當於氰化鉀的1250倍,但又能以毒攻毒。經適當處理後,在中醫治療上,它有補虛、去濕、理腰、去痔疾、殺蟲等功能;在西醫中,用此毒素製成的藥物,可起到鬆馳肌肉痙攣和減輕癌症患者的疼痛;臨床上應用於止痛、麻醉均有奇效。據說100克河豚卵巢中,至少可提取1克河豚毒素,而1克河豚毒素價值5~7萬美元,相當於國際市場上幾千克黃金的價格。

有一種鯊魚叫雙髻鯊,從來不得癌症。這一特性引起科學家的注意,他們還發現,當研究人員誘導它患惡性腫瘤時,也不會得病。後來,他們弄明白,這種鯊魚的細胞能分泌一種化合物。這種化合物的化學結構雖然還沒有徹底搞清楚,但是,它不僅能阻止癌細胞的生長,還能使癌變過程逆轉以至消失。現在,有關科學家已經試圖從雙髻鯊的細胞分泌物裏提取抗癌藥物。

赤魟,俗稱洋魚。驕橫地遨遊於我國沿海海底,體色豔麗,尾巴上有一根6厘米長的毒刺。假如不小心惹怒赤魟,它就會凶狠地向你刺去。一旦被刺中,全身紅腫,輕者傷殘,重者致死。故漁民對它又恨又怕,捕獲後,立即將它打死,並將尾刺敲下,因為它即使死了,尾刺仍然可以傷人。不過,赤魟的尾刺還有一番妙用呢。原來,赤魟尾刺雖有劇毒,但是卻能人藥,即所謂“以毒攻毒”,經過科學工作者的研究,將其尾刺適當處理後,治療各種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肺癌等方麵均有一定療效。目前,醫務工作者正深入地進行探索,以期赤魟的尾刺在征服癌症方麵,取得更大的作用。

在我國海南島和西沙群島的海域中,生長著種類繁多的珊瑚,珊瑚不僅可供觀賞,還有很高的醫藥價值。早在唐代李珣所著的《海藥本草》中就有珊瑚可“去翳明目、安神鎮驚、治療驚癇和吐血”的記載。據統計,世界海洋中的珊瑚大約有600種之多,由於它們的色彩不同,形態迥異,因而所含活性物質和藥物作用也不同。珊瑚的主要成分是鈣。據測定,含鈣率高達90%,與人體十分接近。如今,一些醫療部門已開始使用珊瑚取代過去的接骨材料,實踐證明,用珊瑚接骨的鞏固期比常規方法植骨期短,且手術方便,無副作用,病人痛苦少。

蟹殼中的甲殼質可用來製作“體內可溶手術線”並可製成酮酸,用於廢水處理和回收海水中的鈾。目前醫療上使用的用羊腸製作的手術線,容易感染化膿肝菌,消毒處理很麻煩。日本北海道大學理學部高分子化學教研室正在加緊研究用甲殼質生產“體內可溶手術線”。這種甲殼質線消毒簡單,可以被體內的一種叫溶菌酶的酵素所吸收,不容易產生排斥反應。此外,蟹殼有一半成份為甲殼質多糖類物質,如果用苛性鈉溶液處理,就可以生成酮酸,這種白色物質可用於廢水處理。酮酸可以作為凝結劑,清除掉一部分微生物。由於酮酸毒性低,後處理簡單,沉澱物幹燥後還可用作肥料。此外,甲殼質和酮酸還可降低食用色素的毒性,抑製人體吸收膽甾醇的性能,在這方麵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活性離子鈣”是用海洋生物牡蠣殼作的料,經特殊加工精製而成的藥物,有粉、水、片多種劑型,它能有效地補給人體所需的鈣質,此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鉀、鎂、鐵、磷以及其它微量元素,比普通食物裏的鈣易被人體吸收。

牡蠣殼是常用的平肝潛陽藥物之一,兼有清肝、安神作用,可治頭痛、眩暈。

海帶的聯產品褐藻膠在藥物治療方麵,用褐藻酸鈣可製作牙模,並能抑製腸道對放射性鍶的吸收。

海螵蛸,俗稱“烏鰂船”,為烏則的骨骼,是一種功效很好的藥物。它的主要成份為磷酸鈣、碳酸鈣、膠質、有機質及氯化鈉等,有收斂、燥濕、製酸、止血等功能,無論內科、外科、婦科都能應用。

帶魚味道鮮美,其魚磷亦有藥效。它含有20~25%的磷脂、豐富的蛋白質及磷、鐵、碘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磷脂又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此外,據墨西哥福利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海洋裏有近20萬種動物和植物產生毒素、激素和其它物質。其中,如水母(海蜇)含有一種蛋白質,能發光,它是一種可用來檢測人體內鈣變化的一種敏感物質,可以對細胞壞死、癌症、骨骼生長緩慢以及心肌失調等作出早期診斷。同時,在500多種海洋生物中,包括珊瑚、海葵,鯊魚和蟹中發現了抗癌藥物。鱟的血清能將癌症患者體內血液中的惡性細胞和白血球分開。鯊魚肝內含有一種能使人增強抗癌能力的脂類。管海參是最有希望醫治心髒病的一種海洋生物,今後可能被廣泛用於醫治冠狀血液循環紊亂方麵的疾病。

江蘺屬藻類含優質瓊脂產量很高,一般為29~35%,且易於人工養殖。瓊脂因其獨特的凝膠性能,廣泛用於微生物培養、醫用輕瀉劑、藥物膠囊及固相酶載體。而凹頂藻、鬆節藻、多管藻等海藻,含有較強的抗菌、抗腫瘤生物活性物質,如配合人工養殖,是很有希望的天然藥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