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08年高考前夕,“奧運熱”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也是整個社會的焦點問題。該考生很自然地將奧運素材運用到了文中,並進行了理性分析,不苟同那盲目的“奧運熱”,而是提醒大家要理性對待,這樣的觀點就獨到而深刻。

2.舊瓶新酒,別出心裁。當自己沒有能夠積累相應的時事等新鮮素材的時候,對陳舊素材的翻新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必須保證能夠翻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意思來。這種方法常常運用於故事新編類的文章。如2008年高考山東卷滿分作文《持節北海待春風》就是一篇故事新編,講的是誓死忠心漢室的蘇武的故事,文章結尾這樣寫道:

轉眼一十九年過去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人生有幾個十九年啊!而你,硬是憑著錚錚鐵骨堅持了十九年,十九年茹毛飲雪的生活不僅沒有摧垮你的意誌,反而更堅強了你對大漢的信念,也就是這樣,你,終於等來了春風,等來了大漢接你回家的那一天。牧草返青的季節,你終於回到闊別十九年的故國。

你的堅貞不屈真讓天下人感動,而人們更感動的是你用行動書寫了這樣的人生哲理——冰雪覆蓋下的草根,春來依然會青綠無邊。

這裏,考生巧妙地對蘇武的故事進行翻新,重點突出蘇武因了不屈的信念、永不放棄理想的堅貞而終於實現了回家的願望這一情節,從而形象地體現了話題“春來草自青”的主旨。

三、構思新巧

“構思新巧”是指考生在整篇作文謀篇布局上表現出的新巧。文章構思的過程就是藝術思維的過程,包括對問題、現象的感受與思考和對情感、觀點的抒發與表達等。構思是寫文章的前提,一篇文章的構思決定了文章的行文結構,如果其構思新巧,文章自然能夠吸引讀者。這就要求考生在構思時一定要脫套去陳、新穎獨創。另外在新巧中還應追求構思的深刻性,爭取使文章在構思上發微顯幽、滴水見日。要想做到構思的新巧,可從以下兩個方麵入手:

1. 抑揚交錯,曲徑通幽。對人物、事件的貶抑與褒揚如果一貶到底或一褒到底,自然就索然無味,如果能夠在褒貶中求些變化,或先褒後貶,或先貶後褒,或褒中有貶,或貶中有褒,這樣就能達到出奇製勝的藝術效果。抑揚的交錯是藝術辯證的轉化,體現了構思的新穎性。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好奇心》開篇便以“好奇心害死人”這一反語立論,然後又用布魯諾、女數學家索菲亞、愛因斯坦的不幸結局來證明“‘好奇心’真是‘害人不淺’”。可作者接著卻說他們當年麵對磨難卻“決不退縮”,因為“好奇心正是思考的原動力”,並由此點出科學探索與研究離不開“好奇心”,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更離不開“好奇心”。文章對“好奇心”的由貶到褒處理得非常好,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運用得非常到位。

2. 章節開闔,收發自如。如今在高考作文中,有許多成功的作文采用了開頭綜述、中間分章節(往往有小標題)分述、結尾點題收筆的結構形式,而且每個章節都有簡單的總結,這種形式我們稱之為“章節開闔式”。這種構思的突出優點是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是一種很不錯的構思形式。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滿分作文《不要輕易說“不”》就是這樣構思的,文章開篇提出問題:

大海對水滴不輕易說“不”,固能成其廣闊;大地對生命不輕易說“不”,固能成其生機;長空對雄鷹不輕易說“不”,固能成其高遠。

生活中我們要做出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選擇。如果拋棄理性,不通過思考分析就輕率地做出決定,結果是怎樣呢?我們可以做幾道加減題。

然後用“選擇+輕率-思考=?”、“選擇+輕率-分析=?”、“選擇+理智-偏激=?”三個數學式的小標題來展開,新穎別致。這三個小標題所涵蓋的內容,由個人、集體到國家,範圍由小到大,可算式演算的結果卻由“遺憾”、“失敗”到“輝煌”,從而也就使得主題越來越深刻,論證越來越全麵,結尾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出觀點:“朋友,請不要輕易說‘不!”這樣,文章也就顯得收放自如,結構嚴謹,構思巧妙。

四、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是指考生在議論說理和靈感思維方麵有鮮明的個性,在合理的基礎上做到了超乎尋常、精巧獨到。這就要求考生在推理和想象上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以巧妙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取勝。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做到:

1. 邏輯嚴密,富有理性。尤其是在議論文中,考生在論述中一定要有嚴密的論說邏輯,力爭做到無懈可擊、無從辯駁,從而體現考生縝密的理性思維。如2008年全國卷Ⅱ高考滿分作文《善之危害》中指出“有時善未必是好事,而是一種危害”。接著分別舉例從“善能害苗”(揠苗助長的故事)、“善能害蛾”(救助帝王蛾的故事)、“善能害人”(溺愛孩子的故事)三個方麵進行了科學嚴謹的論證,事例充足而典型,由植物而動物到人類,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合理地推理出了“善之危害”在自然、社會的普遍性,揭示了文章所證明的“違背規律的善實際上就是害”的觀點,並提醒大家“我們在行善時應該審慎而為,切不可逆規律而妄行”!這樣的論證就顯得生動而嚴密,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