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章二年(669)十一月,久病臥床的李勣忽然讓弟弟李弼舉辦一個家庭晚宴。老李家這一幫子人都以為李世勣病快好了。孰料,李勣卻說出這麼一番話來:“其實啊,我有感覺,我這一次是真的不行了。此次晚宴,就是為了和大家道個別。你們啊先別哭,且聽我說幾句。我親眼見過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辛勞一生,最終才建立起門戶。可是,就因為出了不肖子,所以最後都是家破人亡。我的子孫現在全都交給李弼你了。把我埋了之後,你就搬入我家,幫我撫養照料這些子孫。同時,你也要認真謹慎地觀察他們。若是發現他們當中有誰行為不端,交友不慎,你就把他殺了,免得他以後連累家族啊!”
李勣的這番話,是他這一輩子的經驗所得,仔細想想,確有幾分道理。
一個月後的十二月初三,即公元669年12月31日,李勣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六歲。下葬之日,高宗李治登上未央宮的高樓,一邊啜泣,一邊揮手作別李勣的靈車。為了表彰李勣卓越的功勳,李治特地為他“起塚象陰山、鐵山、烏德鞬山”。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對李勣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評論:“於李密,忠也;於單雄信,義也;於兵士,恤也;於唐朝,始終如一,滅之高麗,功至高也。”
李勣這一生唯一遭到後世詬病的事兒隻有一件。那是在永徽六年(655),高宗李治打算廢掉王皇後,改立昭儀武則天為皇後。此舉引發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朝廷重臣的強烈反對。
左右為難的李治便想找李勣拿個主意。他問李勣:“朕欲立武昭儀為後,遂良固執以為不可。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
李勣聽了,隻說了一句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當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時,曾經以問計的形式,向李勣伸出過橄欖枝。那一次,李勣選擇了中立。現在,麵對李世民的兒子李治,李勣仍然選擇了中立。但他的中立已經足以讓高宗堅定廢立的決心了。於是,武則天在不久之後即被冊封為皇後。持反對意見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或貶或死,無一善終。李勣則巋然不倒,反而受到了武則天的青睞。
但是,李勣精明了一輩子,他終究還是沒有明白一個道理:有的時候,即便是明哲了,也未必能保身;即便能保得了自己,也未必能保得了自己的子孫。
中宗嗣聖元年(684),他的孫子李敬業在揚州起兵,豎起了反武則天的大旗。不久之後,兵變遭到了鎮壓,李敬業被殺。餘怒未息的武則天下詔削去李勣的官爵,並刨開了他的墳墓,恢複其本姓徐氏。李勣奮鬥一生的成果在瞬間被歸零。他的子孫全部被殺,即便是旁係的子孫,也隻能是“竄跡胡越”。
李勣和胡人打了一輩子仗,沒想到最後居然是胡人收留了他的子孫。這絕對是一個黑色幽默。所以說啊,世事無常,人的智力豈能窺破天機?!
§§第二十章 宿命輪回:肝腸寸斷的唐太宗
秦始皇殘暴不仁,漢武帝窮兵黷武,趙匡胤目光短淺,鐵木真崇尚暴力,無論是才具氣度,抑或是胸懷韜略,他們均無法與李世民相比肩。所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才是中國古代最為傑出的帝王。其實,對於李世民而言,對也好,錯也罷,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了,更為重要的是他已經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並且坐得還很舒服。老天爺貌似是《天龍八部》中的慕容世家,特別擅長使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鬥轉星移神功。他老人家把李世民加諸在李淵身上的痛苦打了一個平方,繼而又由李世民的兒子們施加在他的身上,形式更為猛烈,後果更為慘重,把李世民玩得肝腸寸斷。重病纏身的李世民至此才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他的世界觀也因此而發生180度的大轉變:從一個無神論者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有神論者,而且相當癡迷,相當頑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