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51(1 / 1)

第一章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創新成就未來

提到創新,有人總覺得神秘,它似乎是極少數人的專利。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也可以各不相同。創新活動已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新性的活動,在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都可以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有這麼一個故事: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有一個窮人到一家富人處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打攪我們。”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爐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看這並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能給自己煮點石頭湯喝。“石頭湯?”她想,“我倒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

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幾塊石頭洗幹淨後放在鍋裏煮。“可是,我總得放點鹽吧。”廚娘就給了他一些鹽,然後又給找來了一些豌豆、香菜等。最後,又把在案桌上能夠收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你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將石頭撈出來扔到了路邊,然後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討飯可是不好討的,不來點創新,能討到好吃的嗎?討飯者尚且需要創意,我們的生活不也同樣需要創新的精神嗎?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就在於你能找出新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在於他們能找出把事情辦得更好的辦法。

人人都有創造力,哪怕是弱智者。

著名作曲家羅忠熔之子羅錚有一張典型的弱智人的臉。不僅如此,扳手指做加減法也會把他難住,甚至對電話號碼他也渾然莫辨。由於方向感差,他若是獨自在大街上,根本就無法回到家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對音樂有著超常的領悟力,當這一切通過視覺藝術渾然天成地表現出來時,樂壇、畫壇都為之震驚。凡接觸過他和他的作品的人,對此都深信不疑。羅錚開始畫畫是在1992年,他偶然用毛筆在一張廢紙上畫了兩個圓圈,羅忠熔卻覺得在裏麵透露著一種天真稚拙的情趣,就把它掛在牆上。後來一位畫家朋友看見了也覺得很有意思,便建議讓羅錚試試學油畫。

羅錚的第一幅畫是《爸爸的第二弦樂四重奏》,這幅畫太貼切了,這簡直就是羅忠熔那幅音樂作品的全部樂思架構和內容。羅錚所創作的匈牙利現代音樂大師利蓋蒂音樂畫,利蓋蒂在看到這幅畫的彩照後,大為震動,認為羅錚對他的音樂理解得極其深刻而又準確。羅錚對音樂的理解不需要媒介,直接深入音樂,而且並沒有人教他畫畫,他的畫完全發自內心,是與“靈魂”的直接對話。

麵對愚者之智,麵對超於常人的創造力,我們再也不能說創造力是少數人的專利。

人人都有創造力,隻要你用心發掘,隻要你肯去運用。

人人都有創造力,現在就把它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