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53(1 / 1)

第一章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腳踏實地的價值

如果給你一張報紙,然後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折,不停地對折。當你把這張報紙對折了51萬次的時候,你猜所達到的厚度有多少?一個冰箱那麼厚或者兩層樓那麼厚,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通過計算機的模擬,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

做事情不能仰頭向天,而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在你的一生中,誠實和勤奮應該成為你永不背叛的益友。

1938年,本田先生還是一名學徒時,就變賣了所有家當,全心投入研究製造心目中認為理想的汽車活塞環。他夜以繼日地工作,與油汙為伍,累了倒頭就睡在工廠裏,一心一意期望早日把產品裝造出來,以賣給豐田汽車公司。為了繼續這項工作,他甚至變賣妻子的首飾,最後產品終於出來了並送到豐田去,但是事與願違,他的活塞環被認為品質不合格而打了回來。為了求取更多的知識,他重回學校苦修兩年,其間經常為了自己的設計而被老師或同學嘲笑,被認為不切實際。

他無視於這一切痛苦,仍然咬緊牙關朝目標前進,終於在兩年之後取得了豐田公司的購買合約,完成他長久以來的心願。

當時,因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一切物資吃緊,政府禁賣水泥給他建造工廠。他沒有就此停止前進,而是決定另謀他途,和工作夥伴研究出新的水泥製造方法,建好了他們的工廠。戰爭期間,這座工廠遭到美國空軍兩次轟炸,毀掉了大部分的製造設備。本田先生迅即召聚了一些工人,去撿拾美軍飛機所丟棄的汽油桶,稱其為“杜魯門總統所送的禮物”。因為日本戰時十分欠缺各種物資,而這些汽油桶則剛好提供了本田工廠製造用的材料。在此之後他們又碰上了地震,夷平了整個工廠,這時本田先生迫於無奈不得不把製造活塞環的技術賣給豐田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遭逢嚴重的汽油短缺,本田先生根本無法開著車子出門買家裏所需的食物。在極度沮喪下,他不得不試著把馬達裝在腳踏車上,他認為如果成功,鄰居們一定會央求他給他們裝部摩托腳踏車。果不其然,他裝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馬達都用光了。他想何不開一家工廠,專門生產他所發明的摩托車?可惜的是他欠缺資金。

一如既往地,他決定無論如何要想出個辦法來,最後決定求助於日本全國1.8萬家腳踏車店。他給每一家腳踏車店用心寫了封言辭懇切的信,告訴他們如何借著他發明的產品,在振興日本經濟上扮演一個角色,結果說服了其中的5000家,湊夠了所需的資金。

今天,本田汽車公司在日本及美國雇有員工總數超過10萬人,是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國的銷售量僅次於豐田。本田汽車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可說全是本田宗一郎個人始終憑著決心和毅力,不畏艱難而有所成就的。

俗語說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既然一天建不成輝煌的羅馬,那就讓我們專注於建造羅馬的每一天。這樣,把每一天連起來,終將會建成一個美麗輝煌的羅馬。這就如同一個人,一旦擁有宏偉的大膽的夢想,然後每天做一點事情,也就是說,用小步而不是邁大步越過一個個障礙,你就會走向成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