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篇 吉凶難測的科索沃(2)(2 / 3)

除北約空襲南聯盟這一軍事因素外,影響盧布穩定的還有經濟和政治因素:生產繼續下降、俄議會上下院同總統矛盾激化、總統同總理的矛盾傳得凶、國家杜馬中的左派議員要彈劾總統……

俄羅斯銀行界人士認為,美元彙率升勢近期會趨緩,但不會跌到1比23盧布以下。如果科索沃問題很快得到和平解決,俄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貸款問題達成協議,到5月份,盧布彙率可能漸漸跌到30-35盧布兌1美元;否則有可能跌破50比1大關。在這種非常情況下,政府和央行可能被迫采取更強硬的行政措施,如規定出口單位應出售百分之百的外彙收入(1998年為50%,目前為75%),根據石油出口、消費品進口和食品進口等不同情況,實行多軌製彙率,禁止美元在國內流通。

俄羅斯的債券也受到衝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把俄羅斯的資信級別降為CCC級,即支付能力取決於客觀經濟條件的好壞。3月26日,俄羅斯發行的歐洲債券的價格比一周前下降15-20%,莫斯科市發行的2000年到期的歐洲債券價格僅為票麵價值的三分之一,依然無法吸引買主。

俄羅斯的股市也受到波及。雖然近來石油價格上漲,但是俄羅斯石油企業股票價格近日不斷下降,26日又降3-5%,股價綜合指數從上周的85點上下跌至80點以下。

受盧布彙率下跌影響,俄國內物價加速上漲。僅僅幾天時間,植物油、香煙和魚子醬的零售價分別上漲十分之一、七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如果美國和歐洲此前許諾的食品援助並不因俄同它們關係惡化而推遲,則俄羅斯食品市場形勢不會發生大動蕩,否則,市場供應緊張、食品價格上升,必定會引起社會形勢惡化。

因北約襲擊南聯盟而惡化的俄羅斯同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難以在短期內修好如初,俄羅斯國內親西方的右派進一步失勢。在1999年議會選舉和2000年總統大選中,左派處境將得到改善。這些前景都不利於西方對俄投資增加和同俄經濟關係的發展。

寧要安全不要貸款

俄羅斯在科索沃問題上不單隻在軍事和外交方麵無力阻止北約動武,其取消總理訪美的做法更可能拖延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爭取貸款的努力。俄羅斯《商業報》報道,“普裏馬科夫使俄羅斯損失150億美元(貸款)”。據俄政府官員表示,俄大約需要45億美元來償還1999年到期的欠債。如果俄羅斯無法得到新的貸款,將麵臨被迫宣布無力償債的危險,掀起新一輪金融危機,進而加劇經濟崩潰乃至政治動蕩。

美利堅的經濟攻勢

美國人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地揮舞大棒,是與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分不開的。盡管這次對南聯盟的軍事行動可能使其耗資數十億美元,但經濟持續增長,各項指標均呈良勢,使美國人有恃無恐。

克林頓的性醜聞餘熱末息,山姆大叔卻更加囂張,繼1998年12月剛給伊拉克以顏色,如今又瞄上了科索沃。短期內,科索沃戰爭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不大。

紐約股市牛氣衝天

科索沃空襲開始之初,人們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反感在美元上有所體現,人們並不像過去那樣,戰爭時總是聚集到美元這個避風港。但到了3月29日,紐約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盤時在它103年的曆史上首次突破了1萬點大關。投資者似乎隻關心美聯儲在近期內維持利率不變和公司購並的利好消息,而不管炮彈如何在小小的巴爾幹橫飛。

長期國債受追捧 美元又成避風港

分析家認為,資金在戰爭中流向避風港的說法並未過時。如果轟炸未能阻止科索沃的民族衝突,地麵部隊不得不轉移到山區作戰,資金將以更加猛烈的勢頭流向避風港。

北約空襲南斯拉夫事件也波及歐洲固定收益證券和貨幣市場。投資者紛紛拋售歐洲政府債券,買入美國國庫券;歐元兌美元彙率跌至曆史最低點。巴黎的資本市場全球債券專家麥克德威特說:“空襲前兩天,科索沃問題對市場還是一個次要因素;但現在卻演變成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歐洲貨幣和歐洲債券受到衝擊,人們紛紛購入美元和美國政府債券。”德國10年期債券收益率從3.96%漲到4.04%。

其他固定收益債券市場也未能幸免於難。匈牙利推遲7.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的發行。主管這一債券發行的荷蘭銀行和美國所羅門美邦公司的一位銀行家說:“由於科索沃局勢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因素,我們將推遲發行。我們計劃在不遠的將來重新確定發行時間。”

軍工企業的興奮劑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軍火商,總是唯恐天下不亂地到處插足,煽風點火,挑撥事端,繼而賣軍火橫財漁利。1998年,美、法、英、德等國的軍工企業普遍不景氣,因而,需要一場局部戰爭來刺激軍火交易。這次空襲對今年西方國防工業股和電子股來說,可能是一帖“興奮劑”。

難民浪潮洶湧而來

難民,自古以來,就是戰爭的影子,它們總是形影相隨,不能分離。

每當狼煙烽起,刀光劍影,血濺大地之時,交鋒地區的沿途便會出現連綿不斷的難民浪潮。

而當戰爭的硝煙散去,塵埃落定之後,難民總仍會久久困擾當局和人民,成為一道棘手的難題。

波黑戰爭以來,巴爾幹難民的陰影還在歐洲其他地區籠罩,新一輪的難民潮又在科索沃湧起。

此次難民潮來勢之猛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未見。在短短三、四天內,28萬科索沃難民逃離了自己的家園。到3月29日,逃到阿爾巴尼亞的難民已達8萬多,並另有10萬正在去阿爾巴尼亞的途中;到馬其頓的難民近2萬,意大利1.7萬,南聯盟1.1萬,另有部分難民到了波黑、保加利亞和希臘。而這些數字隨著空襲的繼續,每個小時都在增加。

接收難民最多的是與科索沃相鄰的兩個國家———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

人口300多萬的阿爾巴尼亞一直視自己,並宣稱自己為科索沃阿族人與塞爾維亞“鬥爭”的大後方,成了此次難民潮當然的首選目的地。在轟炸之初,難民們曾因懼怕南阿邊境的大量地雷而湧向馬其頓,嚇得馬其頓政府曾一度關閉邊界以阻止難民的湧入。

從3月27日起,南斯拉夫官方開放了已關閉多時的南阿邊境口岸。這就像打開了一個水位落差巨大的閘門,科索沃難民如決堤之水衝入了阿爾巴尼亞這個歐洲最貧窮的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