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篇 吉凶難測的科索沃(3)(3 / 3)

但是,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對英國的建議表示反對。德國總理施羅德和意大利總理達萊馬5月18日會晤時,一致排除了發動地麵戰的可能,強調應加強解決科索沃危機的外交努力,找到政治解決的辦法。施羅德在次日訪問布魯塞爾時重申,北約以地麵戰結束科索沃衝突是“不可想象”的。法國和加拿大對英國的建議反應也不積極。這兩國外長5月18日在巴黎會晤時明確指出,北約製定的以空襲促外交的政策並沒有改變。

而作為北約的主導國,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5月18日,克林頓總統在華盛頓表示,北約應該堅持現行空襲戰略,將空襲進行到底。他同時又說,北約“不應排除出動地麵部隊的可能性”。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哈默在解釋克林頓的話時說,這隻是“表述上有所不同”,並不意味著美國在派駐地麵部隊的問題上立場有任何變化。這表明,美國在是否派地麵部隊的問題上騎虎難下,猶豫不決。

美國的這種含糊其辭的暖昧態度,說明它在向科索沃派駐地麵部隊問題上麵臨種種困難。

首先,美國沒有把握贏得在南聯盟的地麵戰。南聯盟地形複雜,塞爾維亞人英勇頑強。科索沃長寬大約都是129千米,隻有14條公路可以進入,其中有幾條是狹窄的山路。據悉,這些公路上已經埋下反坦克地雷,連橋梁上都裝有炸藥,如果北約軍隊接近,就可以引爆。南斯拉夫軍隊在科索沃許多地方占據著高地,有利於防守。即便北約的地麵部隊強行進入了科索沃普裏什蒂納和其他大城市,難免發生可怕的巷戰,死亡人數難以預料。美國擔心北約部隊一旦陷進去難以自拔。這樣,不但北約的威信掃地,美國利用北約進一步稱霸歐洲的野心會受到極大挫折,美國的歐洲戰略將會因此而受到重大影響。

其次,是由於北約決策方式的製約。北約的決策主要以“協商一致”的形式作出,要出動地麵部隊需要得到所有成員國的批準。但目前北約各主要盟國分歧很大,美國一時也難以協調它們的立場。

再次,是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美國大選1999年11月份正式拉開序幕。從現在來看,美國經濟增長勢頭仍然強勁,國內形勢相對有利於執政的民主黨。但是,如果對南聯盟發動地麵戰帶來美軍人員傷亡,民主黨在選民中的支持率可能會大大下降,政治形勢會變得對民主黨不利。

第四,是國際上反戰輿論的壓力。世界上許多國家本來就反對空襲南聯盟,如果再派地麵部隊,就會更加遭到反對,惡化美國同許多國家的關係。俄羅斯等國家堅決反對北約轟炸南聯盟,更反對北約出動地麵部隊。連北約國家的許多成員也反對出地麵部隊。美國不能太孤立,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因此,美國政府左思右想,在是否派地麵部隊的問題上久拖不決。而在行動上,美國一方麵繼續堅持空襲,另一方麵已在準備派駐地麵部隊。北約已把阿爾巴尼亞作為地麵進攻南聯盟的基地。

到6月初,阿爾巴尼亞境內已部置了50多架北約的武裝直升機,其中包括23架阿帕奇直升機。此外還部署了1.2萬名北約士兵,其中包括2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2000名北約山地兵。在馬其頓,北約已部署了地麵部隊1.8萬人。同時,美國還在不斷增派戰機、人員和各種坦克、裝甲車及地麵武器。

軍事專家們預測,隻要時機成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地麵進攻科索沃在所難免。

5月25日,美國參議院以52票對48票微弱的優勢,否決了一項旨在限製動用地麵部隊進攻南聯盟的措施,從而為北約部隊發動地麵攻擊亮起了“綠燈”。

四、美國地麵作戰計劃浮出水麵

如果進攻科索沃的地麵戰爭真的打起來,北約該怎麼打?這是許多人普遍關心的問題。世界各國許多軍事專家進行了種種預測。中國軍事研究人員官小雄和高鋒利猜測北約有3種可供選擇的作戰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北約地麵部隊從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正麵出動。

這個方案將直接攻占科索沃或其一部分地區,建立“安全區”,強行將科索沃肢解出來,並力求將戰事局限於科索沃境內。

但這個方案不能切斷科索沃南斯拉夫軍隊的後路,不能阻止南聯盟對科索沃地區南軍的支援,不能給予科索沃南軍致命一擊。如果南軍節節抵抗,北約地麵部隊隻能步步攻擊前進。如果南軍主力增援科索沃,北約軍隊不得不與南軍主力在科索沃複雜的地形下短兵相接。這種打法,無法發揮北約軍隊的空中、火力和機動優勢,很可能打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當然,如果南聯盟主動撤出駐科索沃的軍隊,北約軍隊也可能采取這種方式進入科索沃。

第二種方案:兵分兩路,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為進攻出發基地。

南路沿黑山共和國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邊境直插科索沃背後,截斷前線南軍與後方的聯係,協同駐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的北約部隊消滅科索沃南軍;北約向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實施致命一擊,沿多瑙河將南聯盟一分為二;爾後,南北兩路合擊塞爾維亞,徹底擊垮南聯盟,並將之肢解為黑山、科索沃、塞爾維亞和伏伊伏丁那四部分。此方案有可能迅速達成占領南聯盟心髒地區的目的,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其不足之處是風險太大。在這個方案中,進入的地麵部隊首先必須從波黑經塞爾維亞地區作戰,而波黑對北約充滿敵意。塞爾維亞是南聯盟的腹地,是南聯盟戰爭潛力最大的地方,在該地區作戰,要冒陷入“越戰式”或“阿富汗式”遊擊戰爭泥潭的危險。加之北約漫長的後勤補給線必須派重兵保護,弄得不好,會導致進去容易出來難的局麵。另外,采用該方案,可能需要50萬兵力,相當於海灣戰爭的規模。因此,北約一般不會采納這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