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 擴大戰場 進軍巴黎(2)(2 / 3)

黨衛軍第12裝甲師組建於1943年,又稱“希特勒青年師”,其成員都是來自“希特勒青年團”的年輕士兵。這些納粹青年運動中最為狂熱的分子雖缺乏必要的作戰經驗,但卻都誓死“效忠元首”,自願參加戰鬥。負責訓練此裝甲師的教官都是在東線久經沙場的老兵,師長是弗裏茨·維特將軍。6月16日維特在盟軍空襲中喪生後,由綽號“坦克”的庫爾特·邁爾繼任師長。在諾曼底戰場上,該師以“作戰勇猛”和“殺人不眨眼”而著稱。但其傷亡也是驚人的,由於僅憑“狂熱”而缺乏作戰技巧,當諾曼底戰役結束時,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傷亡率竟高達90%。

裝甲教導師是德國裝甲部隊中最為強悍的作戰單位之一,也是裝甲兵訓練學校的示範單位。這個師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於伯林附近溫斯多夫裝甲兵軍校的裝甲教導團。當時是特地為抵抗法國軍隊的入侵而組建的。歐洲戰爭爆發後,教導團被編在第3裝甲師內參加了對波蘭和法國的閃電進攻。蘇德戰爭開始後,該團中的許多作戰單位相繼投入東線戰場。1943年歲末,德國最高統帥部下令在教導團基礎上組建裝甲教導師,由曾擔任過隆美爾“非洲軍團”參謀長的弗裏茨·拜爾萊因中將出任師長,駐防法國北部。這個師在當時西線德軍裝甲集群所轄的部隊中,是編製最全、裝備最好的裝甲師,成為反擊盟軍的中堅力量。隨著1944年8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階段作戰的結束,威風一時的裝甲教導師也走完了它的曆程。當這支部隊的殘餘逃出盟軍包圍圈時,隻剩下一個坦克連了。

在德國,6日淩晨最初的幾個小時內最高統帥部也亂作一團,從各個渠道報來的有關諾曼底的情況相互矛盾、眾說紛紜,請示電話接連不斷。天亮後,剛從睡夢中醒來的希特勒,身著睡袍坐在位於貝希特斯加登的他的大本營中,傾聽著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和作戰部長約德爾上將有關西線局勢的彙報。經過長時間沉默後。希特勒所得出的結論是“目前的登陸僅僅是大規模入侵的序曲,諾曼底不過是盟軍聲東擊西的佯攻,真正的登陸地點應該是加來地區。”

此前,馮·倫德斯特曾向最高統帥部提出動用西線裝甲師組織反擊行動的請示,但被約德爾將軍駁回,並特別強調不得將黨衛軍第12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從加來調住諾曼底地區。下午,希特勒忽然又改變了主意,命令上述兩支裝甲部隊開往諾曼底。但由於受到盟軍的電子幹擾,德軍通訊係統失靈,當命令傳達到部隊時已經是傍晚了。再加上盟軍的空中打擊和道路、橋梁被破壞,德軍裝甲師在當時也很難迅速進入戰場。

隆美爾在家中接到了盟軍已登陸的報告後,立即啟程乘汽車返回法國。由於盟軍在西線的空中優勢,希特勒禁止他的高級軍官乘飛機行動,因此直到6日晚間,隆美爾的車隊才從德國風塵仆仆地駛入設在蓬圖瓦茲的B集團軍群司令部大門。這時,他稱之為“決定成敗的24小時”已過去一大半了。

聽完斯派達爾的彙報後,隆美爾斷定盟軍的登陸行動已基本獲得成功,但此時在他心目中對於盟軍主攻方向到底是諾曼底還是在加來,依然尚無定論。隆美爾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僅靠防守諾曼底的第7集團軍,沒有十分的把握將盟軍趕回大海;如果調動加來的第15集團軍,那麼誰來對付海峽對麵的巴頓和他的“第1軍團”呢?

隆美爾思索再三,最後得出結論: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行動,不過是為了誘使第15集團軍離開加來,爾後在加來實施主攻並登陸。隆美爾沒有再向最高統帥部提出調動第15集團軍的要求,但在與希特勒電話協商後,最高統帥部終於同意將西線裝甲集群中的5個裝甲師置於隆美爾的指揮之下,這多少使他感到了一些鼓舞,反攻的信心也增強了。

隆美爾的首要目標是阻止盟軍將登陸場連成一片,其次是必須堅守住岡城以防巴黎受到威脅,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盡一切努力不能讓盟軍攻占瑟堡。

6月7日,隆美爾在諾曼底前線進行了近一整天的視察,他發現情況比預想的要嚴重得多,盟軍傘兵部隊正在穩步集結,登陸場也在努力連接並加緊向縱深擴展,而德軍的海岸防禦陣地基本上都已丟失了,而預備隊部署距離太遠,無法填補第一線留下的空白地帶。

隆美爾一麵命令剛剛置於他指揮之下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全力反擊。一麵再次向最高統帥部提出把駐守海峽群島的第319步兵師、駐布列塔尼半島的1個步兵師調往諾曼底增援守軍,同時從法國中部和南部再調4個裝甲師去堵塞防線上的缺口,將盟軍牽製在登陸場。但這一次最高統帥部沒有同意隆美爾的要求。

此時,盟軍登陸部隊的兵力在迅速增長,不斷向內陸挺進,擁有製空權的盟軍航空兵不斷在戰場上空巡邏、掃射和轟炸。在這種形勢下,德軍裝甲部隊根本無法集結成碾碎盟軍登陸場的鋼鐵洪流。7日投入戰鬥的黨衛軍第1裝甲軍第12裝甲師,在前往海邊的路上不斷遭到盟軍飛機的襲擊,再加上到處是被破壞掉的橋梁和道路的阻礙,進展十分緩慢,並且損失嚴重,許多坦克和車輛在半路上就被擊毀了。8日,隆美爾又令弗伊希廷格爾的第21裝甲師從貝耶至岡城一線對英加軍隊的結合部發動反擊。但局勢並沒有什麼好轉,近千架盟軍滑翔機正好在此降落,占據了其要通過的道路。隨後機降部隊消滅了弗伊希廷格爾的增援步兵,傘兵們攜帶的反坦克炮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一場交火過後,第21裝甲師隻有50輛坦克還能動了,其餘的都東倒西歪地在公路兩側燃燒和冒煙。

隆美爾從弗裏茨·維特將軍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緊急抽調1個團與第21裝甲師的殘部會合,對貝耶發動攻擊。德軍裝甲師在一些地方取得了進展。第84軍軍長馬爾克斯將軍得到最高統帥部的授權指揮前沿戰鬥,他站在敞篷車上親自督戰。部分德軍坦克在盟軍部隊中間衝開了一條狹窄走廊,有的已殺到了離海岸不遠的地方,但迎麵而來的是盟軍戰列艦的炮彈,德軍坦克被艦船炮火打得人仰馬翻,四下逃散,其餘的向後退去了。與此同時,從勒芒趕往諾曼底的一支增援裝甲部隊在途中又遭盟軍空襲,許多作戰車輛和補給車輛被擊中、幸存的人員隻能躲在樹林裏等待天黑。

德軍在盟軍登陸頭3天的反擊行動中,雖取得一些小範圍的進展,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已經難以保持一條相對完整的戰線,沿海地區仍在堅守的僅存的“支撐點”也沒有希望得到支援。

馮·倫德斯特和隆美爾都認識到,僅靠諾曼底的第7集團軍和西線裝甲集群的力量,已很難達到把盟軍牽製在登陸場的目的,因此令西線裝甲集群司令部調集剩餘兵力,再從布列塔尼半島調來第2空降軍,會合後準備發動一次旨在分割盟軍登陸場的大規模進攻。同令駐諾曼底的德軍就地固守,等待援軍到來之後再發動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