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苗疆即意味清水江航行權之徹底獲得,能夠直接利用水道交通所提供之便利,扼控其他毗連地區,掌宰大西南局勢。又通過大西南掌控主動權之獲得,有效扼製西北蒙古勢力。蓋清水江“上控黔東,下襟沅芷,囊百蠻而通食貨,順江流而達辰常,山川聳峻,楠木東流,界在黔楚之交,尤為峒苗砥柱”。不難想象在國家邊疆治理視野中,其區域戰略地位為何等之重要!所謂“剪除凶孽,令民得安枕,以仰副皇上綏靖邊疆至意”雲雲,便說明開辟苗疆並促使其朝著國家化方向發展,實乃中央王朝長遠治邊方略頗具關鍵性意義之曆史性環節。而清水江作為經濟、文化、政治之航運交通大道,則不僅足可延伸國家行政理性力量,亦能打道民間村落交往空間,演繹無數之曆史故事,傾訴史家之心靈呼聲,值得重新探尋其固有之真實,揭開其神秘之麵紗。故特將餘調查日誌,合編為一文,雖難免流水賬簿之嫌,然既為實地踏勘所得,則自有其存在之價值耳。
四月一日,上午正式出發,前往天柱調研,集中時間精力解決文書考釋疑難問題,了解清水江文明之過去與未來。同行者為黃誠、龔妮麗、盧祥運、安尊華、馬國君、羅正副、王鳳梅、張中奎、廖峰等十人。四時即醒,兀坐待明,六時起床,七時會聚眾人,轉金陽乘車,九時出貴陽城。下午三時抵天柱,入住鑒江酒店。所謂鑒江者,亦清水江之支流,而取用為店名,則可知其重要。
稍作休息後,即趕赴檔案館,考察文書入藏情況。檔案館辦公條件已大異於昔日,文書收藏亦極規範,非僅數量已增至一萬二千餘件,且均已全部錄入電腦,按照數字化程序編排,檢索極為方便快捷,清晰度亦頗高。入藏最早者為嘉靖年間之文書,已囑人拍為照片。而文書係統已涵蓋數代王朝,價值意義豈非大矣哉!晚整理調研提綱,人靜乃睡。
四月二日,上午九時邀請天柱苗、侗兩學會專家座談,與會者凡三十人,先集中後分組,解決問題甚多,凡滯惑疑似者,一經說明,即豁然開朗,如獲至寶。其中如當地契約文書,每有言“砍二不砍三”者,雖知其關涉林木種植砍伐,然其具體含意究竟如何,則殊難判識。一經詢問,始知為僅出典兩次林木種植砍伐權,第三次砍討權則必須收歸典主。又契約屢見“封”字,當為計量單位,然具體數額究竟多少,詳情仍不得知。通過調查乃知,一封為三十六枚銅錢,方法為先將錢放入錢糟,搖動排齊,然後用牛皮紙包住,以便存放攜帶,故民間統稱為“封”。而一邊乃當地糯禾涼曬計量單位,約為十二斤,查光緒《天柱縣誌》可知,然經當地專家點明,乃恍然大悟,亦足證自身讀書功夫不夠。噫!尺短寸長,信不誣也。
與漢族文化區相較,苗疆計量單位差異甚大,代表另一類型之禮俗風規,清人早已覺察。“苗民入市,與民貿易,驅牛馬,負土物,如雜糧布絹諸類,以趨集市。糧以四小碗為一升,布以兩手一度為四尺,牛以拳數多寡定價值,不任老少。其法將竹篾箍牛前肋定其寬側,然後以拳量竹篾,水牛至十六拳為大,黃牛至十三拳為大,名曰拳牛。買馬亦論老少,以木棍比至放鞍處,從地數起,高至十二拳者為大,齒少拳多價差昂,反是者為劣,統曰比馬。屆期畢至,易鹽,易蛋種,易器具,以通有無。初猶質直,今則操權衡,較緇銖,甚於編氓矣。與親黨權子母,以牛計息,利上加利,歲長一拳,至八拳則成大牛,至數十年即積數十百倍,有終身莫能楚者,往往以此生釁,雖父兄子弟叔伯甥舅,見利即爭,且有愛重賄而相賣,爭財產而相殺者,惟在司牧者善導之耳。”具見苗漢交易,互通有無,顯然計量方法不同,亦皆形成慣例,均各有其規則可守,遂能形成公共空間之貿易活動,即傳統所謂集市。而苗疆民風質樸,雖不敢遽雲無有變化,然市場秩序之動力,顯然出諸自動自發,屬於民間自治,非人謀強迫為之,亦少見國家幹預,則可斷言也。試觀其計量方法,實乃紮根於民間習俗,並未憑借國家行政理性力量,推行統一之標準,則盡管多元必有不便,民間差異難免不導致實質之不合理,然既獲苗漢兩文化圈民眾認可,形式已頗為公平,故交易活動遂能長期維持發展,正麵意義亦始終遠大於負麵影響。惟風俗古今無恒,文獻可征者寥寥,欲求讀解暢遂通達,則每感茫然無下手處,棘手者不勝其煩且夥矣。蓋鄉土知識與生存之場域本有密契之關係,必為適應生存環境而產生,亦與生活之方式大有難解之緣,實乃因應生活世界而存在,固然可以規範之方式將其客觀化,亦必關聯內涵價值之禮俗風規。故凡能釋疑解惑者,皆為吾之師也。古人所謂不恥下問雲雲,幸今日複睹其踐履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