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碼八十八兩。當地百姓丈量木材體量麵積,多用楠竹篾條經酒或桐油浸後,再將其製作為計量工具。篾條多刻有可用於丈量之尺度,以便圍量木材圓周麵積,計量單位分兩、錢、分、厘,均為十進位製。丈量時尚要結合木材長短質量評判,短或質量較差者須從圓周數中適當扣除。碼子根據木材大小、長短等,又分為“分碼”、“小錢”、“中錢”、“大錢”、“大七錢”、“兩碼”等。所謂“兩”約相當於現在的一立方米,八十八兩則為八十八平方米。然木商進行交易時,相關之細則尚多,故“兩”所代表之木材體積,偶爾亦會與今之立方米有所出入,換算時尚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簡單地以為二者完全相同。
橫正除其形穴內勿傷。橫正,不管怎樣,無論如何。全句意為舉凡左右上下,凡涉及墓穴內之地,無論如何均不要破壞(傷害)。蓋當地習俗甚重喪葬,視為家族大事,最忌破壞祖先塋塚地。
屋場。即宅基地。
一刀坎過。坎,砍之訛字。一刀砍過,意指經過第一次砍伐。
油水。即茶籽油,通常簡稱茶油。蓋固體之茶籽經過壓榨工序後,產出液體狀之茶油,故又根據其形狀,稱為油水。
房族、本房。房族即具有同一血緣關係的內親族群。以後隨著人口增加,則可分為多房。本房則指三至五代代的血緣親族。
邊、籽。邊為稨之俗寫字,蓋讀音相同而省寫。籽則指左手緊握的糯稻穗莖單位。據光緒《天柱縣誌》卷三《田賦》,四籽為一稨(扁),一扁約重12市斤。
凸。當地讀作bóng,一般指小山丘。
陰陽兩賣。陰即陰地、或稱墓地。陽即陽宅,指屋基地。兩賣即兩類用地同時賣出。按當地習俗,陰地一經賣出,賣主即不能再有入葬之事。
GT-021-206。地理。指地理先生,即通曉堪輿學之人,民間通常稱其為風水先生。
除帖。賣地人將原來所持地契除與買主,表示賣主與所賣之物已全然了斷。
扣水。清代征收田賦,按製可用現銀抵糧,然如若屬碎銀,熔錠上交府庫會略有耗損,數量則稍低於本銀,俗稱“火耗”、“水扣”。故民戶交納銀兩抵糧,除交納田賦本銀外,尚要適當增收“扣水(火耗)”,以彌補官府熔錠上交時之損失。
血侄。至親侄子,血指血緣關係最近最親者。
九錢色。清代銀錢成色不一,大多未足十成,通常多為九錢色,八錢色錢。九錢色,即九成比例銀含量的的銀錢。
封。將銅錢逐一排疊整齊,用紙包裹為一封,封內一般包裹36枚銅圓。
花。指收成。糧食收成後須上田賦,上交田賦之農戶,通常即稱花戶。
挑。量詞,即擔。一挑約為100斤。
洋。銀洋省稱。
三幹。即三間,當地“間”讀gān,通常用來指稱屋內房間數量。
二比。即雙方。
上中。即上中等。
派頭。指分派的份額。
上會。即邀會,邀請入會。
壪。田土上麵的山坡,雖高出田土,然落差並不太過懸殊。
GT-024-066。自麵。即當麵。
銅圓。即銅錢。
福事。似即佛事。
報恩。下輩請道士或僧人為上輩亡靈超度、追薦,俗稱做法事,也稱報恩,即通過超度儀式回報先人恩德。
以上所列,尚須比對文獻,多方周納,折衷一是。然來源既紮根鄉土民間,自有其本土知識之依據,大多足可信據,可供考釋者取證酌采,或兼可補《漢語大詞典》失收詞條或義項之闕略,而有裨於學術之發展也。清人嚴如煜《苗防備覽》嚐雲。“苗民不知文字,父子遞傳,以鼠牛虎馬記年月,暗與曆書合。有所控告者,必倩土人代書。性善記,慎有所忘,則結於繩,為契卷,刻木以為信,太古之意猶存。”嚴氏述事,主要乃官方視野,故所見倩土人(土家人)代書者,亦為控告具呈官府之訴狀。其實民間協商,涉及之事既繁且雜,請他人代書者,亦林林總總,奚止控告訴書一類?而苗、侗兩族記事,見諸契約文書者,既多由他人代筆,均為漢語書寫,故音同意異,不得要領之處,必然甚多,考釋訓解,輒當時時留心,處處審慎,以免望文生義之弊,移甲就乙之病。昔人所謂。“榛榛狉狉萬山中,八耳方言不一同。客至欲明真意緒,象胥先把語言通。”實乃經驗之談,洵為篤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