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土布運動的發展,甘地組織還成立了印度土布協會。1927年間甘地在與一位外國來訪朋友交談時,對土布運動的綱領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我的理想是平均分配,但是就我們所看到的情形說,這是不可能出現的。因此,我為公平的分配工作。我是用通過土布運動來達到這一點。既然做到這一點,就一定能根本消除英國人的剝削,所以我預計它能澄清同英國人的關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土布運動可以導向自治。”
不管在什麼情形下,甘地都不忘他的土布運動的宣傳。他的第三個兒子拉摩達斯結婚,甘地送給他們的厚禮竟是一架紡車。甘地鼓勵他們一定要發揚土布精神。婚禮上,甘地同樣號召所有真理學院的學員們要牢記自己的宗旨,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為祖國為人民謀利益。
在1928年9月國大黨勒克瑙工作委員會會議上,甘地提出的國大黨應該由賈瓦拉爾·尼赫魯擔任黨的主席的提議終被通過。這段時間甘地總是避開政治,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土布運動的宣傳工作上。
在關於印度爭取獨立方麵,甘地和尼赫魯表現得非常的默契,他們都同意執行1929年12月加爾各答代表大會關於完全獨立的決議,並著手準備。工作委員會號召把1930年1月26日作為獨立日,並掀起一個光輝燦爛的群眾示威遊行。結果是甘地再一次被捕,但是迫於形勢的壓力,甘地及所有國大黨領袖被釋。在國大黨工作委員會的建議下,甘地決定與歐文總督直接進行一次談判,這次談判的結果是簽訂了甘地—歐文協議。在尼赫魯的支持下,國大黨全印度委員會1931年3月29日在卡拉奇召開會議,通過了甘地—歐文協議,並提出由甘地代表國大黨出席英國第二次圓桌會議。9月7日,第二次圓桌會議在倫敦召開,甘地在會議上提出印度自治和發展問題,沒有成功。
1932年1月2日,甘地主持召開了國大黨工作會議,通過了恢複不合作運動的決議。1933年國大黨領袖們在浦那召開了一次非常會議,根據甘地的意見,擬停止群眾性不合作運動,鬥爭形式改為個別不合作運動。甘地首先將自己花了18年心血組織起來的真理學院解散,動員學員奔向各地開展個別不合作運動,自己則率領33名真理學院學員到農村去向廣大農民宣傳包括解救賤民在內的建設性方案。
因為甘地的想法,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於是甘地決定要退出國大黨。1934年9月17日,甘地發表了一個聲明,闡述自己的退黨動機和理由,其理由之一是“使自己能把全部時間和精力花在建設性綱領上,比如發展土紡土織事業。”他說。“他把土紡土織當作實現自治的有效途徑,而有人則把這項建設性工作看成沒有意義。”從此,他決心不在任何引起爭議的政治問題上,發表公開的聲明和演說,“隻談他關心的土布、農村工業、解救賤民、提倡辦學和衛生、保護耕牛、節育,以及其他許多與政治無關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印度當局陷入窘境,甘地也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土布運動中。而且因為甘地提出的“退出印度”的主張,使甘地身陷囹圄,甘地被囚禁在邦拉維達監獄,這裏是他幾次光顧的地方。“過去關押在此地,他還有耐心進行紡紗,一邊口裏喃喃地念著‘無主啊無主’,一邊把破舊的紡車搖得吱吱嘎嘎地響。今天不行了,年事已高,精力和底氣都不允許這樣做了。”
在後來的一段日子裏,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甘地從未放棄過土布運動這一方案,他始終都在堅持推廣土布運動。
1947年8月14日是印度獨立慶典的日子,甘地為此親自設計了用印度土布製作的三色旗以取代大不列顛的旗幟,圖案由三條臧紅、白、綠色橫帶組成,橫帶中心精心設置了一架紡車。土紡土織是甘地孜孜追求的事業,也是鼓勵人民以此作為和平自救的武器。1948年1月29日,甘地的一生中最後一個夜晚,也就是甘地被瘋狂的印度教徒刺殺的前一個夜晚,他也依然紡了一段時間的紗。隨著甘地的死去,土布運動也就自然而然的戛然而止了。
甘地根據印度的國情探索出了一條使印度從英印帝國獨立的成功之路。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已成為甘地留給印度和世界的寶貴遺產,土布運動對印度的經濟發展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印度走上獨立作出了重大貢獻。甘地作為一個東方政治家,他對西方工業文明的批判以及對印度文明的尊崇,特別引人注目。
甘地所處的時代,是英國殖民統治者用現代工業社會的文明猛烈衝擊著印度農業社會的文明,並且向這種古老的文明提出了空前嚴峻挑戰的時代。現代西方的文明,首先是作為物質文明的工業化這種舶來品同殖民侵略、殖民壓迫和殖民剝削一起闖入了印度。印度是英國工業發展的受害者,英國工業化是建立在印度小生產勞動者群眾破產的基礎之上。甘地親眼目睹的殘酷事實是。英國運走了印度的棉花,又用廉價的大工業紡織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紡織業,從饑餓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手中搶走了最後一碗飯。“作為一個飽嚐西方物質文明苦果的印度民族主義政治家和思想家,甘地對西方物質文明,特別是工業化喪失了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