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責英國人把現代工業文明引入印度,工業文明引起人類對物欲的不斷貪求,這一趨勢有使人類生活目的被淹沒於工業化之中的危險。“甘地反對權力和財富的集中,主張社會控製物質生產手段,用改變財產觀念解決勞資對抗,認為機器的無限增加是罪惡。”“他從根本上反對大機器生產體係。在他看來,大機器生產體係有兩個致命結果。它使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幫助少數人剝削多數人。它使手工勞動消失,動力軸代替手工勞動就會產生犯罪。”

甘地強調印度傳統文明的重要性,其中尤其是作為印度文明的三要素之一的手紡車。甘地不僅把手紡車當作複興印度的物質武器,更重要的是他把手紡車當作對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在他看來,“振興農村經濟的關鍵在於用土布對抗洋布,手工紡紗還是通往真正精神自救的途徑。”

甘地發動土布運動主要是通過提倡手工紡織,發展民族經濟,抵製西方物質文明。甘地認為,“西方資本主義製度所代表的現代文明導致社會產生種種弊端,也是違背真理的,印度的未來社會不應是現代文明的社會,而應是一個以男耕女織為基礎的、自給自足的沒有剝削沒有暴力的社會。”

甘地認為,“西方工業文明是建築在社會解體和喪失靈魂的基礎之上的,工業主義隻能帶來實利主義和暴力傾向”“歐洲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犧牲品”。在經濟方麵,甘地主張“以小農家庭村社為最基本生產單位。寓農業與手工業於一體的生產結構。保持農村經濟與城市大工業的平衡。維護道德精神與物質生活的和諧。”

甘地主張土布運動的目標是恢複傳統的村社式的印度。就像他在1933年所說的。“我唯一所思者就是那千百萬村民,我的幸福與他們中間的最貧困者同在。隻有當他們能夠生存時,我也才有生活下去的願望。除了小紡輪上的小紡錘,我那簡單的頭腦並無所求,因為我能帶著它四處奔走,毫無困難地紡紗織布。”

甘地認為,發展土布運動既能使印度廣大群眾擺脫日益增長的貧困化,又能使印度獲得自治。土布運動的根本目標是破壞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大廈,摧毀其經濟基礎。“二十五年來,甘地以驚人的毅力奮鬥不息,號召整個印度拒絕使用洋布,穿用數百萬輛木製紡車紡織的本色土布。甘地認為,印度人民貧困的根源,首先在於農村織布機的衰落,因而恢複這項手工勞動是振興廣大農村的關鍵。至於城鎮居民,防線是他們通往真正精神救世的道路,不斷提醒他們想到與邊遠印度的關係,想到與印度五十萬個農村的關係。”

對西方物質文明的批判,是甘地土布運動思想的出發點。但是與其他民族主義思想家所不同的是,他是用他獨有的人道主義的道德觀對西方文明和西方城市大工業經濟進行批判的。他曾經這樣說,“雖然當今機器時代的目標是把人變成機器,我的目標則是重新讓變成機器的人還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選擇了在印度這個古老的農業國度裏領導人民發動土布運動,主張通過人民的手工勞動擺脫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他指出,“西方經濟秩序建築在工業文明基礎之上,建築在社會解體和公眾渙散的基礎之上,這是它的不治之症和罪惡之所在。”他還說。“確實,西方工業文明和剝削過度了。事實上這種文明全是罪惡。我不是同汽船和電報過不去。隻要沒有工業主義的支持,汽船和電報可以存在。”“我關心的是,不惜任何代價摧毀工業主義,在此之後適當地使用蒸汽機和電力。”“甘地對現代生產工具、機械化工業的反感同樣是出自人道主義的道德觀。他認為,這造成了強者對弱者的剝削。機器之所以是反社會的,因為它意味著取代人的勞動,並由此造成了失業人數的增加。”

甘地隻是想以發動土布運動的方式使印度的自然經濟得到發展,以彌補大工業發展模式的不足。在後來他也曾表示過並不反對現代科學以及大工業的有限度的發展,隻不過他主張的是現代科學和大工業都要為人的精神完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