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科學營養(1)(3 / 3)

不要吃得過快。吃飯的速度很快,這樣不僅不利於人體對食物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同時還會增加腸道的“加工”負擔,從而影響下午腦力或體力工作能力的正常發揮。大部分人由於往往吃得太快,食物咀嚼不夠,會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

不要暴飲暴食,不要把早餐、午飯集中在一餐吃,這樣會增加腸胃負擔。

用餐時需要放鬆,專心吃。不要邊吃邊談事,或邊吃邊工作。

不要為了減肥而省掉午餐。這很容易患上低血糖、貧血等疾病。

上午體內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消耗很大,午餐應該吃飽吃好,可吃些肉類、雞蛋等含能量較高的食品。

宜吃蛋白質和膽堿含量高的肉類、魚類、禽蛋、大豆製品、水果、新鮮蔬菜等,這類食物中的優質高蛋白可使血液中酪氨酸增加,使頭腦保持敏銳,而且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加快體內毒害物質的排泄過程。

魚肉可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並且消化吸收率極高,是補充優質蛋白的最佳選擇。

豆類食品含有一種被稱為“異黃酮”的化學物質,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

西蘭花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

洋蔥可清血,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圓白菜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同時富含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

新鮮果蔬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

晚餐過飽並非福

無論是在家,還是外食,多數人的晚餐都十分豐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殊不知晚餐吃得過飽關非好事。晚餐吃得過飽容易引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腸癌等多種疾病,加速衰老。

晚餐須知

1.晚餐少吃睡得香。具體吃多少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以七八成飽為宜。

2.最好是早點吃。晚餐的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6點左右,盡量不要超過晚上8點。同時,晚餐後4個小時內不要睡覺,這樣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3.宜清淡。

4.應以穀類食物和蔬菜為主,應選擇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口味清淡易於消化,有利於抗疲勞和養神醒腦。應有兩種以上的蔬菜,如涼拌菠菜,既增加維生素又可以提供纖維。

5.盡量不要吃水果、甜點、油炸食物,盡量不要喝酒。

6.不要食用含鈣高的食物,比如蝦皮,帶骨小魚等一定不要吃,以免引發尿道結石。

饑飽不規律胃受害

如果有時暴食暴飲,有時顧不上吃飯,或草草了事,饑飽不規律,很容易傷胃,危及身體健康。為了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促進身體健康,日常飲食要注意盡可能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定時定量,規律進食。不規律的進食會打亂膽囊正常的工作規律而致代謝紊亂。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膽汁就得不到釋放,慢慢地濃縮形成結石,而且膽汁內及膽囊自身分泌出的有毒物質又被自身吸收而損害健康。吃得過多,一方麵膽汁的分泌顯得相對不足,從而出現消化和代謝減慢,誘發膽結石;另一方麵,由於脂肪多,膽汁就不易從膽囊流出而滯留在膽囊裏,誘發結石或發炎。

2.避免饑餓。一日三餐如果不能按時,就容易發生低血糖症,會感到全身無力、頭暈、精神欠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對我們的工作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空腹的時間過久,會導致人的腸胃功能失調,正常的分泌和代謝作用被打亂,從而引起胃腸道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炎、胃炎等病的發生。

3.飲食節製,七八分飽即可。暴食暴飲損傷胃腸,不但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還可誘發各種疾病。如急性胃擴張、胃下垂等,甚至引起暴死。因此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不可因貪食而暴食暴飲,應以七八分飽為宜。

4.宜少吃多餐。每天吃4~5頓飯,每頓吃六成飽,在保證營養充足的同時,可減少胃酸對受損黏膜的刺激。

5.細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膽汁分泌減少,有利於胃的保護。

6.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7.選擇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軟質食物,如牛奶、雞蛋、魚、嫩的豬瘦肉等。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

8.持續出現胃部不適,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不要過度節食

適度的節食,可以使大腦清醒,提升工作和學習效率,消耗身體裏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有效地減肥,塑身和美容,治療許多疾病,但過度節食,則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1.小心患上膽結石。過度節食,由於供能的減少導致沉積於組織中的脂肪庫存消耗,膽固醇隨之移出進入膽汁,使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激增,膽汁變得粘稠,析出結晶而沉澱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