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應該重視細嚼慢咽的重要性,每到吃飯時,都要在心裏提醒自己細細嚼慢慢咽。
以下是細嚼慢咽的好處:
(1)細嚼慢咽有利於促進唾液的分泌。咀嚼時分泌出來的大量唾液與食物混合、溶解、相互作用,不但可以促進機體對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又可以改變食物中的有毒物質的化學結構,而起到解毒作用。唾液中的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質轉化為無毒的神奇作用——如:亞硝胺、黃曲黴毒素、3,4-苯並芘及烷化劑、煙油,魚和海味的焦糊物等,其對細胞的致突變性在30秒鍾內可完全喪失。
(2)有利於牙齒與牙周組織的健康。
(3)可為下一步的消化奠定基礎,可分擔胃腸負擔。
(4)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預防老年癡呆症。
(5)減少被噎,或者誤吞入異物,被魚刺、骨頭卡住的情況。
(6)細嚼慢咽可避免進食過量,有利於減肥。一般情況下,進食20分鍾才會感覺飽,如果吃飯過快,一下吃了很多東西還覺得餓,於是就禁不住繼續吃,結果能量攝入嚴重超量。如果能夠細嚼慢咽,一段時間內吃得很有限,但慢慢就感到飽了,再吃的欲望就小了,就控製住了飲食。
(7)細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刺激位於口鼻中的感受器官,從而可以更充分享受食物所帶來的樂趣,更好地嚐出每樣食物中特有的味道,充分利用食物中的營養。
(8)可清除食物中的異物。
2.一頓飯最少要吃20分鍾。
3.對於病人來說,為了食物更好地消化,有利於機體康複,每口飯最好咀嚼50次再吞咽下。
所以為了你的身體健康,就要把好咀嚼這第一道關,為身體設好第一條防線,所以就要決心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細嚼慢咽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習慣,但這樣一個小小的習慣卻會使人終生大大地受益。
如果你吃飯的速度很快,是不是有必要下下決心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呢?
不要等餓了才吃
許多人不能按時就餐,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餓”。經常餓了才吃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1.容易引發胃炎或消化性潰瘍。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5小時,感到饑餓時胃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自我消化”。
2.餓了再吃不但不容易減肥,控製體重,反而容易導致肥胖。因為不吃東西時,身體會先拿出蛋白質(即身上有用的肌肉)去燃燒熱量,然後才會燃燒到脂肪。這樣,雖然一開始體重輕了,但卻未燃燒到體內的脂肪。體內肌肉變少,脂肪變多,反而阻礙身體的代謝速度,隻要下次隨便吃點東西就很容易反彈回肥胖了。
所以,那麼總是等餓了才吃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1.每餐定時。
2.每餐定量。不要遇到好吃的就吃得太多,這樣,下一頓就不想吃了。規律的進餐習慣就會因而而打破。每餐吃七八成飽即可。
3.如果感覺不太餓,到了吃飯時間可以少吃點,但不可一點不吃。上一頓吃得少了點,下一頓就會有饑餓感了。這樣,就可以調整到定量定時的進餐習慣了。
4.如果感覺不太餓,可以改變進餐食結構,吃一些湯粥,或者是水果和蔬菜,注意千萬不要大量進食肉蛋類食物,也不要大量進食主食。
5.不要這餐不吃下餐補。如果一頓飯沒有吃,下一頓也要適可而止,不可一次進食過量。否則,再一頓就不想吃了。
不要經常湯泡飯
為了節省吃飯時間,或出於個人喜好,很多人喜歡將湯泡飯吃,有的人還經常這樣吃,特別是許多老年人更是常見,還有些父母也常常這樣用湯泡飯喂小孩,他們認為經湯泡過的飯會變得更鬆軟,更容易下咽和消化。那到底湯泡飯是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湯泡飯不宜常吃。
1.人在吃幹的食物時,咀嚼的時間長,唾液分泌量多,有利於消化。而水和流食咀嚼時需要的時間短,唾液分泌量少,胃和胰髒產生的消化液也不多,如果吃湯泡飯,食物在口中停留時間短,就隨湯水一起進到胃裏,會使消化機能減退,長期下去就容易引起胃病。
2.就小孩來說,由於湯泡飯會有大量的湯液進入胃部,會稀釋胃酸,會影響消化吸收,即使吃得再多,也沒有吸收足夠的營養,極其不利於小孩的健康成長。
3.小孩的吞咽功能不是很強,如果長期吃湯泡飯,由於吞咽速度過快,還容易使湯汁米粒嗆入氣管,造成危險。
所以,不要養成湯泡飯的習慣。
1.有湯泡飯習慣的,要注意糾正。
2.吃飯時一定要用自己堅硬的牙齒將大塊食物切、磨成細小粉末和顆粒。這時唾液腺不斷分泌唾液,與食物充分攪拌混合,唾液中的澱粉酶使澱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麥芽糖,便於胃腸進一步消化吸收。
3.咀嚼時間盡量長些,唾液分泌量會因此而增多,唾液能把食物濕潤,其中有許多消化酶,有幫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功能,食物在口腔中較好的得到初步消化和分解後,給胃的消化吸收工作也減輕了負擔,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對腸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