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概述
①學校健康促進的概念;
②學校健康促進的目標人群。
二、學校健康促進的實施
①學校健康促進的實施內容;
②學校健康促進的實施步驟。
三、學校健康促進的效果評價
①健康教學的評價指標;
②學校衛生服務的評價指標;
③學校環境評價的指標。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述
1.學校健康促進的概念
學校健康促進,即強調通過學校、家長和學校所屬社區內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給學生提供完整的、積極的經驗和知識結構,包括設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課程,創造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提供合適的健康服務,讓家庭和更廣泛的社區參與,共同促進學生健康。學校健康促進的目標人群可以分為一級和幾個次級。一級目標人群指學生群體,次級目標人群包括學校領導、教職員工、學生家長、社區領導。
2.學校健康促進的目標人群
學校健康促進的目標人群可以分為一級和幾個次級。一級目標人群指學生群體。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學生;次級目標人群包括學校領導、教職員工、學生家長、社區領導。此外,大眾傳播媒介對兒童青少年行為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大眾傳媒可以說是學校健康促進幹預目標的一個特殊領域。
二、學校健康促進的實施
1.學校健康促進的實施內容
(1)學校健康政策
學校政策是順利開展學校健康促進的保證,體現學校決策者的思維觀念,影響行動和資源。學校健康政策的內容包括:學校針對健康食品的政策;學校完全嚴禁並在所有活動中禁用酒精和非法的精神興奮劑類物質。
(2)學校健康教育
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施方式主要有健康課程教學、健康活動和健康谘詢三個方麵。
(3)學校健康社會環境
是激發和促進學生參加健康活動,主動培養健康意識的外部環境,它包括學校的人際環境、事物環境和物質環境。人際關係主要指學校內師生之間、員工之間及員工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係。事物環境是指校內各種活動和措施以及學校師生員工的健康實際狀況。學校物質環境指學校的基礎環境及自然環境。
(4)社區關係
是學校與學生家庭之間的聯係,以及學校與學校所在社區各組織、團體之間的聯係。
(5)個人健康技能
①教師課程設計內容要反映學生的健康問題;②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解決實踐工作的能力;③發揮教師及學校在健康促進中的關鍵作用;④幫助其他人員有機會掌握有關學校健康促進的技能。
(6)學校衛生服務
指學校或有關衛生服務機構向學生提供直接服務,並與學校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擔負起兒童少年學校衛生保健教育的責任。衛生服務內容包括:①學生和教職員工能得到基本的衛生服務;②地方的衛生服務部門對學校的健康項目提供幫助,進行教師培訓。
2.學校健康促進的實施步驟
①轉變觀念,提高奐策者對“健康促進學校”的認識;
②建立學校健康促進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
③製定學校健康促進計劃。
三、學校健康促進的效果評價
1.健康教學的評價指標
多用知識、態度、行為變化的指標。尤其是知識的變化,不少學者認為它是學校健康教育評價的重點,因為有的學生在校時間不長,行為可不急於作出評價。知識常用平均分數、及格率、滿分率、達標率、提高指數等指標;態度常用態度轉變率;行為常用行為轉變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2.學校衛生服務的評價指標
反映學生因病缺課的指標有:人均病假日數、月病假率。
反映體格檢查和疾病檢測的指標有:患病率、發病率、檢出率、感染率、治愈率、再感染率等。
反映學生生長發育變化的指標最常用的有:等級評價方法,百分位數法等。影響生長發育的內外因素十分複雜,過程較長,生長發育水平的變化往往不是健康教育的惟一結果。該指標是間接的,故在評價時要慎重分析。
3.學校環境評價的指標通常參照有關部門製訂的各項衛生標準製成檢查表進行對照比較,看是否達到標準。如學校建築麵積、教室采光、照明、通風、課桌椅結構及配置等均有標準可供檢查對照。
學校人際環境評價一般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可通過訪問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父母等共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