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身高除與先天遺傳因素相關外,還與後天體內生長激素分泌和釋放的數量及銅元素的多少成正比。

分泌與釋放生長激素的“大本營”在下丘腦,它是一種蛋白質激素。據科學家研究分析,當嬰幼兒成長為兒童、少年時,正是生長激素生成的旺盛時期,若經常給予孩子皮膚觸摸,則使皮膚接收到的信息作用於機體的下丘腦,致使生長激素分泌與釋放的數量增多,可有助於孩子長高。

另據科研表明,金屬元素“銅”對促使骨骼的發育和健壯貢獻很多。當骨細胞中的銅元素不足時,會使整個酶係統活性“滑坡”並延緩蛋白質的代謝作用,破壞骨骼組織的生長與發育。因此,身高想要“達標”,就應關心機體中銅元素的補充。

國外在一項對不同地區500名學生食物中的銅元素含量與身高關係的對照中發現,凡高於平均身高的學生,都攝取了足夠數量的銅元素;低於平均身高的學生,多缺乏銅元素;身材矮小學生的膳食比身材高大者長期缺乏銅元素50%—60%。

動物的肝、腎、海魚、牡蠣、龜蛋、蛤蚧、蛋黃、麥片、黃豆、羊奶、牛奶中,均含有較多銅元素,家長可在一日三餐中多給孩子選擇這類食物。

營養豐富才能健康成長

營養專家認為,影響我國兒童正常發育的主要問題是飲食結構不合理。這主要體現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者的攝入量不均衡,另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我們往往忽視了維生素的攝入。

維生素是兒童生長及調節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缺少任何一種就會發生疾病,影響兒童的體格發育。維生素A可以維持正常的視覺,減少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的發生率;維生素B族是維持體內代謝及生長所必需。如果缺少B族維生素會生“腳氣病”,發生新生兒抽搐及營養性巨細胞貧血等,還會出現消化、神經及心髒發育不良的症狀;缺少維生素C容易出血及患感冒;缺乏維生素D會影響鈣、磷的吸收,影響骨骼的生成,出現佝僂病,俗稱“軟骨病”;維生素E與體內代謝有關,可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缺乏時可出現輕度貧血、水腫及皮疹等。由此看來,保證孩子每天的營養攝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體重、身高、胸圍等各項發育指標達不到標準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素缺乏,感染各種疾病的機會也多。究其原因,是孩子偏食造成的。因此,營養學家特別提出:一定要保證孩子每日攝入定量的優質動物蛋白質和熱量;另外,孩子在“瘋長期”要加大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如一歲以內的小兒生長最快,每日需供應熱量110kcj/kg,蛋白質2—3g/kg。對特別偏食的孩子要補充營養品,如小施爾康等,它含有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10種維生素,對增加機體抵抗力、長身體都有幫助。

使孩子愉快進食的小招數

對於正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吃好飯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吃飯要讓孩子吃得愉快,吃得放鬆。

1.使食物具有吸引力。

2.少吃一點。

3.吃飯時不批評孩子。

4.不強迫他多吃。

5.注意孩子拒絕食物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它們過敏。

6.對孩子的進食狀況保持鎮定,因為沒有什麼比父母過分的焦慮更糟糕的了。

7.不要急於讓孩子上桌吃飯,等他吃飯習慣穩定了再說。

8.在孩子掌握吃飯技能並對食物感興趣之前,允許他用手抓著吃。

9.在孩子尚未完全具備吃飯技能之前別叫他與全家人一道上大桌用餐。

學齡兒童的早餐很重要

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午餐及晚餐的質量,而往往忽略了早餐,其實這種觀點完全錯誤。

因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間是在上午,學齡兒童的主要課程如數學、語文等大多安排在上午,而且上午的課時也要多於下午。孩子安靜地坐著上課時,要消耗1.89千卡(7.90焦耳/公斤/體重小時)的熱量;走路或參加體育運動時則消耗更多熱量。孩子從前夜的晚飯中吸收的熱量,經過一夜的消耗,已經基本用完了。如果早飯再不吃或吃得很少,熱量得不到補充,就會消耗自身儲存的能量。長久如此,勢必影響身體健康,導致上課時頭腦昏昏沉沉,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成績下降。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每天吃早餐的習慣,不僅要吃飽,還要有營養。

比如達能牛奶香脆餅幹,它是由香濃牛奶、新鮮雞蛋和精選小麥製成,其搭配符合兒童的膳食營養需求,內含6種維生素(A,D,B1,B2,B6,E)和兩種礦物質(鐵、鈣),給孩子提供其成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再加上濃鬱的牛奶味和鬆脆清甜的口感,無論作為早餐、午點還是零食,都會是孩子科學營養的理想膳食。給孩子吃達能牛奶香脆餅幹,每一天都是一個健康的開始。

怎樣提高孩子對疾病的抵抗力

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即一般性)兩種方法。特異性的方法就是預防接種,又叫計劃免疫。通過給孩子接種減毒或滅活的菌苗或疫苗,讓小兒體內產生針對某一種細菌、毒素或病毒的抗體,來抵抗傳染病。這固然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但由於疫苗的種類有限,不可能通過預防接種來防止一切傳染病。因此,更加積極有效的方法是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孩子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提供足夠的營養。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素的需求量相對較多。但由於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營養素往往比較單調,故容易發生營養素的缺乏。營養不足,抵抗力就比較差。從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輕度的(或稱為亞臨床型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兒呼吸道感染的一個常見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或補充一些多元維生素製劑(如小施爾康),能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2.保證充足的睡眠。這也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麵。

3.進行體育鍛煉。這是增強體質的有效措施。鍛煉要從小開始,滿月後的孩子,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會兒,冬天可開窗在室內呼吸新鮮空氣,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戶外活動不僅可以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而且對肌肉、骨骼、呼吸、循環係統的發育以及全身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作用,經常運動還可以增強食欲。

要重視小兒弱視

小兒弱視是兒童眼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眼病。據我國兒童弱視防治小組統計:弱視發病率為2.8%,我國有3億多兒童,弱視患兒的數量相當可觀!在治療上,年齡越小治愈率越高,一旦長大成人,則治愈基本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