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防禦》是全書篇幅最大、闡述最為精彩的一篇。在本篇中,克勞塞維茨充分運用辯證的思想,全麵而深刻地論述了進攻和防禦的基本理論,闡明了進攻和防禦的不同地位以及開展民眾戰爭等思想。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進攻和防禦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思想;防禦是比進攻更為有效的作戰形式的思想;積極防禦的思想;民眾戰爭的思想等。

克勞塞維茨認為,進攻和防禦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係的一對概念。他在界定防禦的概念時就指出,防禦的概念就是抵禦進攻,防禦的特征就是等待進攻。但同時,防禦的規則是以進攻的規則為根據的,而進攻的規則又取決於防禦的規則。如果在某一時刻,作戰雙方隻有一方在前進,而另一方一定在等待,那麼,一方前進的原因,同時也可以成為另一方等待的根據。防禦的優勢因素必然是進攻的劣勢因素,進攻的優勢因素必然是防禦的劣勢因素。進攻和防禦為了更好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必然會互以對方為根據,來不斷改進和發展自己的攻防手段。這樣一來,進攻手段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和促進防禦手段的發展。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當防禦方法一經確定,進攻就針對它采取對策;防禦研究了進攻所使用的手段,於是又產生了防禦原則。進攻和防禦正是在這種相互影響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

進攻和防禦作為兩種作戰形式,沒有哪一種是純粹的形態,它們在戰爭中不僅相互依存、互為前提,而且是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防禦決不是被動地等待和抵禦,更不是完全的忍受,而應該是帶有進攻性質的防禦。防禦中包含進攻的因素,進攻中也有防禦的成分。他主張在據守中積極尋找機會攻擊敵人,反對單純的等待和抵禦,即反對消極防禦。防禦是由等待和行動組成。行動是指反攻,也就是進攻性質的還擊。沒有等待,防禦就不成其為防禦,沒有行動,防禦就不成其為戰爭。同時,在防禦過程中,適時迅速而猛烈地轉入進攻是防禦的最光彩的部分,誰要是在防禦時不考慮這一部分,或者更確切地說,不把它看做是防禦的一部分,他就永遠不會理解防禦的優越性。為此,克勞塞維茨得出結論:沒有任何戰局是純粹由防禦因素組成的,也沒有任何一個進攻戰局是由純粹進攻因素組成的。

克勞塞維茨一反以往資產階級軍事家看重進攻的傳統,使用了更多的筆墨來論述防禦,根本之處就在於他從自身的軍事實踐中以及對戰爭史的深入研究中,得出了一個不同凡響的結論,即防禦是比進攻更為有效的作戰形式。在克勞塞維茨看來,防禦的目的是據守,進攻的目的是占領或奪取,而在一般情況下,據守往往要比奪取容易。假定進攻和防禦使用的是同一支軍隊,防禦就比進攻更為容易。因為這時防禦這種作戰形式有許多為進攻所不具備的有利因素和優越條件。這些條件包括:(1)可以贏得進攻者難以有效利用的時間;(2)可以獲得待敵之利,即防禦者在據守等待的過程中相對於進攻者而言不斷增長的利益;(3)占據地形有利。在戰爭中,防禦者較之進攻者更便於得到並充分利用地形;(4)爭取民眾的支持。防禦者通常會更多地受到民眾的支持,而民眾武裝或軍民是一支獨特的防禦力量;(5)防禦者還能夠得到同盟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