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有關要塞的想法的演變過程,不僅在書本上,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像常見的那樣,書本上自然會談得更抽象些。
盡管事情必然會這樣發展,可是上述這些想法未免太過分了,臆造的空洞的東西排擠了自然的真正為人們所需要的東西。當我們談到要塞的使命和條件時,我們將隻考慮這些自然的真正為人們所需要的東西。我們將先談簡單的,再談複雜的,並將在下一章中研究由此而得出的關於決定要塞的位置和數目的問題。
顯然要塞有兩種不同的效果,一種是消極效果,一種是積極效果。前者是保護其所在地區和這一地區內的一切,後者是對炮火射程以外的周圍地區也發生一定的作用。
這種積極效果表現在守備部隊能夠對向要塞接近到一定距離的任何敵人進行出擊。守備部隊的兵力越多,可以抽出來用於出擊的部隊就越多;這樣的部隊越多,通常能出擊的範圍就越大,由此可見,與小要塞相比,大要塞不僅有顯著的積極效果,而且發揮作用的範圍很廣。但是,這種積極效果本身又產生於兩種活動:要塞本身的守備部隊的活動和一些本身不是守備部隊但同守備部隊有聯係的大小部隊的活動。這些大小的部隊力量單薄,不足以單獨對抗敵人,有了要塞的掩護(在緊急情況下他們可以退入要塞),他們就能夠在其活動的地區立足,並在一定程度上控製這個地區。
要塞的守備部隊所能進行的活動總是相當有限的。即使要塞很大和守備部隊很強,能夠派出去進行活動的部隊比起用於野戰的常備軍隊來也往往還不夠強大,它們活動範圍的直徑很少超過幾日行程。如果要塞很小,那麼派出的部隊就會非常少,其活動範圍大多僅限於鄰近的村莊。然而,那些不屬於守備部隊因而沒有必要返回要塞的部隊所受的束縛要小得多,當其他條件十分有利時,利用這些部隊可以大大地擴大一個要塞的積極效果。所以,當我們一般地談到要塞的積極效果時,必須特別注意上述這部分效果。
但是,即使是最弱的守備部隊所起的最小的積極效果,對於要塞所應該完成的一切使命來說,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因為嚴格地說,即使是要塞所有活動中最消極的活動(即對進攻的抵禦),沒有上麵所說的積極效果也是不可想象的。同時,顯而易見,在要塞一般地或者在某一時刻所能完成的各種不同的使命中,有的偏重於發揮消極效果,有的偏重於發揮積極效果。這些使命有些是簡單的,有些是複雜的。在前一種場合,要塞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直接的,在後一種場合,要塞的效果則或多或少是間接的。我們準備先談前者,再談後者,但是先要說明一點,那就是一個要塞可以同時(至少在不同時刻)擔負幾個使命,甚至擔負全部使命。
因此,我們說要塞是防禦的首要的和最大的支柱,這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麵:
一 作為有安全保障的倉庫
進攻者在進攻時隻需要考慮當前兩天的給養;而防禦者通常必須早就做好準備,也就是說他不能僅僅依靠他駐紮的地方獲取給養,因為這本來是他想加以保護的地方。因此,倉庫對防禦者是必需的。當進攻者在前進時,他的各項儲備都留在了後方,因而不會受到戰區的種種危脅,然而防禦者的儲備則經常處於這種危險之中。如果各種儲備不放在築壘的要塞裏,那麼這對野戰行動必然會發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為為了掩護這些儲備,往往不得不把部隊配置在不是自由選定的極為廣闊的陣地上。
一支進行防禦的軍隊如果沒有要塞,就像一個沒有穿鎧甲的人一樣,可能有上百個地方被人擊傷。
二 用以保障富庶的大城市的安全
這一使命同前一個使命非常近似,因為富庶的大城市,特別是商業中心,是軍隊的天然倉庫,它們的得失對軍隊有直接的影響。此外,花費一些力量來保護這部分國家財產總是值得的,因為一方麵,從這裏可以間接地得到力量,另一方麵,重要的城市本身在媾和談判時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要塞的這一使命在現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它畢竟是最自然、最起作用、最正確的使命之一。如果一個國家,不僅在所有富庶的大城市中構築了要塞,而且在每個人口稠密的地方都構築了要塞,並且由當地的居民和附近的農民來防守,那麼戰爭推進的速度就會極大的減弱,遭到進攻的人民在戰爭中就能發揮極大的作用,使對方統帥的才能和意誌力不能發揮作用。我們提出在全國構築要塞的設想,隻是為了使人們對上麵所談到的要塞的使命給以應有的重視,希望人們在任何時刻都不要忘掉要塞的直接保護作用。並且,這一想法同我們這裏的考察並不矛盾,因為在大批城市中,必然會有幾個城市的要塞構築得比其他城市更為堅固,它們可以成為軍隊的真正支柱。
要完成第一和第二個使命,要塞幾乎隻需要發揮其消極效果就可以了。
三 作為真正的封鎖堡
要塞可以用來封鎖道路,在大多數場合也可以用來封鎖流經附近的河流。
要找到一條可以用來迂回要塞的小路,並不像人們平常想象的那樣容易,因為這種迂回不僅必須在要塞炮火射程以外進行,而且由於守備部隊可能出擊,還必須在相當遠的地方繞道進行。
如果地形稍微難以通行一些,那麼稍稍偏離大路就往往使行軍變得緩慢,以至於可能耽誤一整天的行程,如果這條通路必須經常使用,這種耽誤就可能非常嚴重。
至於利用要塞封鎖江河上的航道對進攻者行動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四 作為戰術上的依托點
由於一個不太小的要塞的火力範圍通常可達幾小時行程,而出擊的活動範圍還要大一些,所以,要塞永遠可以看做是陣地翼側的最好的依托點。幾普裏長的湖泊肯定可以算是極好的依托點,但是一個中等要塞卻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陣地翼側不必完全靠近要塞,因為進攻者不會在陣地翼側和要塞之間突入,那樣做他將失去一切退路。
五 作為兵站
如果要塞位於防禦者的交通線上(實際上,情況往往如此),那麼對一切來往於這條路上的軍隊說來,要塞就是方便的兵站。交通線受到的威脅往往隻是敵方別動隊所進行的短暫的襲擾。一支重要的運輸隊在發現這種彗星般的別動隊接近時,隻要能夠加快前進或迅速後退進入要塞,就可以得救,然後,它可以等危險消失後再行動。此外,一切來來往往的部隊都可以在這裏休息一天或幾天,以便加快以後的行軍速度,而休息期間恰恰是部隊最容易受到威脅的時候。因此,一條30普裏長的交通線,如果中間有一個要塞,這條交通線就好像縮短了一半。
六 作為弱小部隊或敗退部隊的避難地
任何一支部隊在一個不太小的要塞的炮火掩護下,即使沒有專門構築的營壘,也可以避免遭到敵人的襲擊。當然,一支部隊如果想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往往無法繼續退卻,不過,在有些情況下,不能繼續退卻並不是什麼重大的損失,因為繼續退卻也許隻能以全軍覆沒而告終。
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部隊可以在要塞停留幾天而不致失去退卻的可能性。特別對那些先於戰敗的軍隊到達此地的輕傷員和潰散的士兵等等來說,要塞是他們的避難地,他們可以在這裏等候自己的部隊。
在1806年,假使馬格德堡恰恰位於普魯士軍隊的退卻線上,而且這一退卻線沒有在奧爾施泰特附近被切斷,那麼,普軍當然就可以在這個大要塞中停留三四天,從而集結並重新組織起來。甚至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馬格德堡也成了霍亨洛黑的殘餘軍隊的集合地點,這支軍隊在那裏得以重新組織100.
人們隻有通過自己在戰爭中的直接體驗,才能對自己附近的要塞在情況不利時所起的良好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這些要塞裏儲存著槍支彈藥、飼料和麵包,可以給傷病員提供住宿,使健壯的人得到安全,使驚慌失措的人恢複鎮靜。因此要塞可以說是荒原上的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