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要塞(續)
我們已經談了要塞的使命,現在來談一談要塞的位置,這個問題初看起來似乎極為複雜,因為要塞的使命很多,而且每一個使命又因地形不同而可能有所變化。但是,如果我們把握住事情的本質,避免在一些無意義的枝節問題上糾纏,那麼,就沒有必要顧慮這些了。
顯然,如果在那些可以看做是戰區的地區內,把位於連接兩國的大路上的最大最富庶的城市,尤其是靠近港口、海灣以及江河沿岸和山地中的城市都構築成要塞,那麼,前麵所提出的所有的使命就都能實現了。大城市和大路總是在一起的,兩者還同江河和海岸有著密切的天然關係。所以四者很容易結合在一起而不致發生矛盾。可是山地卻不然,因為大城市很少位於山地。因此,如果某一山地就位置和方向來看適於作為防線,就可以構築一些小堡壘來專門封鎖山地的道路和隘口,但應該盡量少花費用,因為大的要塞設備應該留給平原上的大城市。
我們還沒有談到在邊境設置要塞的問題,也沒有談到整個要塞線的幾何形式以及設置要塞的地點的其他地理條件,因為我們把前麵所談到的使命看做是要塞的最重要的使命,並且認為,在很多場合,尤其是在一些小國,隻考慮這些使命也就足夠了。當然就那些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有的擁有很多大城市和大路,有的則相反,幾乎根本沒有大城市和大路;有的非常富裕,在現有的很多要塞之外還想構築新的要塞,有的則相反,非常貧窮,不得不以很少的要塞勉強應付。總之,如果要塞的數目同需要構築要塞的大城市和大路的數目不相適應,大城市和大路不是特別多就是特別少,那麼選擇構築要塞的地點時,就可以而且需要考慮另外一些依據。我們隻是簡單地談一談這個問題。
現在還有下麵幾個主要問題需要討論:
(1)當連結兩國的道路很多,不能在每一條道路上都設置要塞時,應該選擇在哪些道路上設置要塞;
(2)要塞應該僅僅設置在邊境附近,還是應該分布在全國;
(3)要塞應該平均地還是成群地分布;
(4)設置要塞時必須考慮的地理條件。
就要塞分布的幾何形式來說還有許多其他問題,如:這些要塞應該成一線配置,還是成多線配置,也就是說,要塞重疊配置的作用大還是並列配置的作用大;應該棋盤式配置,還是直線式配置,或者要塞線應該像要塞本身的形狀那樣具有一些凹進去的和凸出來的部分。我們認為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枝節問題,也就是說,是一些不必加以考慮的問題,當人們提到更重要的問題時,就決不會再去談論它們了。我們在這裏所以談到這些問題,隻是因為在有些書本上不僅談到這些內容貧乏的東西,而且還認為它們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於第一個問題,為了把問題講得更清楚些,我們隻想提一提南德意誌與法國,即與上萊茵地區的關係。如果我們不考慮構成南德意誌的各個邦的情況,隻把它看做是一個整體,從戰略上來決定構築要塞的地點,那麼就會出現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從萊茵河通往弗蘭肯、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腹地有無數漂亮的藝術之路。雖然在這些大路上並不缺少像紐倫堡、符次堡、烏爾姆、奧格斯堡、慕尼黑這樣的大城市,但是,如果不打算在所有這些城市都構築要塞,就必須有所選擇。此外,即使人們根據我們的觀點,認為主要應該在最大最富庶的城市構築要塞,他們也還是不得不承認,由於紐倫堡和慕尼黑的位置不同,這兩個城市顯然具有不同的戰略意義。因此,始終存在著這樣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否可以不在紐倫堡而在慕尼黑地區的某個地方,即使是比較小的地方構築要塞。
至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出決定,也就是說,如何回答第一個問題,請讀者參閱我們論述一般防禦計劃和選擇進攻點的那幾章。哪裏是最自然的進攻點,哪裏就是我們特別應該構築要塞的地方。
因此,在敵國通往我國的許多主要道路中,我們將首先在那些最直接通往我國心髒的道路上構築要塞,或者在那些因穿過富饒的地區或靠近通航的河流而最便於敵人行動的道路上構築要塞。這樣,這些要塞才能夠比較保險地阻止敵人的前進,或者當敵人企圖從要塞側旁通過時,我們自然就可以獲得威脅他翼側的有利機會。
維也納是南德意誌的心髒,僅從對法國作戰這個角度來看(假定瑞士和意大利都是中立的),慕尼黑或奧格斯堡作為主要要塞顯然會比紐倫堡或符次堡起更大的作用。如果同時還考慮到從瑞士經過蒂羅爾和從意大利來的道路,這一點就更加清楚了,因為對這兩條道路來說,慕尼黑或奧格斯堡總可以起到一些作用,而符次堡和紐倫堡對它們卻幾乎什麼作用都沒有。
現在我們來談談第二個問題:要塞應該僅僅設置在邊境附近,還是應該分布在全國。首先必須指出,對小國來說,這個問題是多餘的,因為戰略上可以稱之為邊境的地方,在小國幾乎就是整個國土。國家越大,考慮這個問題就越有必要。
對這個問題的最自然的回答是:要塞應該設置在邊境附近,因為要塞應該用來保衛國家,而守住了邊境也就保衛住了國家。這一看法一般說來是正確的,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下麵的探討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凡是主要指望外來援助的防禦,都特別重視贏得時間。這種防禦不采取強有力的還擊,而是采取緩慢的抵抗行動,它主要的利益更多地在於贏得時間,而不在於削弱敵人。假定其他一切情況相同,要塞一種情況是彼此相隔很遠地分布於全國,另一種情況是密集地分布在邊境線上,敵人攻占前者比攻占後者所費的時間要長一些,這也是很自然的。其次,凡是在想通過使敵人拉長交通線和生活遭到困難而戰勝敵人的一切場合,也就是說在那些可以主要依靠這種抵抗方式的國家中,僅在邊境附近設置要塞是完全錯誤的。最後,如果考慮到下述情況,那麼就可以看出,在腹地設置要塞多少總是有道理的。這些情況是:隻要條件允許,必須把在首都構築要塞看做是首要的事情;各個地區的首府和商業中心,根據我們的原則也需要構築要塞;橫貫全國的江河、山脈和其他地形障礙都有利於設置新的防線;有些城市天然地勢險要,需要構築要塞;最後,某些軍事設施,例如一切兵工廠,設置在腹地就比設置在邊境附近有利,並且由於它們很重要,的確值得用要塞來掩護。我們認為,在那些有很多要塞的國家中,即使把多數要塞設置在邊境附近是有道理的,但在腹地完全不設置要塞,終將是個嚴重的錯誤。很明顯,法國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如果某個國家的邊境地區完全沒有大城市,隻在深遠的後方才有大城市(例如在南德意誌這種情況就特別明顯,在施瓦本幾乎沒有大城市,而在巴伐利亞卻有很多),那麼就更容易產生疑惑了。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根據一般的論據一下子徹底消除這種疑惑,而是必須在考慮了具體情況後才能做出結論,此外我們請讀者注意本章最後的結論。
第三個問題是,要塞主要應該成群集中地設置,還是主要應該平均分散地設置。如果對各方麵的情況都進行了考慮,那麼對這個問題就會很少產生疑惑了。但是,我們並不因此就認為這是毫無意義的枝節問題,因為由距離一個共同中心隻有幾日行程的兩三個或4個要塞組成的要塞群,當然能使這一中心和在該地的軍隊增強力量,因此,隻要其他條件允許,人們必然力圖構築這樣的戰略堡壘。
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決定設置要塞地點的其他地理條件。要塞設置在海濱、江河沿岸和山地,能加倍發揮作用,這一點我們在前麵已經談過了(因為這是一個必須加以考慮的主要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條件應該加以考慮。
如果一個要塞不能直接設置在江河沿岸,那就最好不要把它設置在江河附近,而要設置在離江河10-12普裏的地方。因為不然的話,江河在我們上麵提到的一切方麵都會限製和影響要塞的作用範圍。
在山地就沒有這種情形,因為山地不會像江河那樣把大小部隊的行動限製在幾個點上,但是,在山地的向敵一麵設置要塞是不利的,因為這樣設置的要塞離敵人近,很難為它解圍。如果把要塞設置在我們這一麵,就會使敵人的圍攻非常困難,因為山地切斷了敵人的交通線。對此,我們可以回憶一下1758年圍攻奧爾木茨一例101.
難以通行的大片森林地和沼澤地的情況同江河相類似,這是不難理解的。
位於難以通行的地形上的城市是否應該設置堅固的要塞,這也是一個經常被人提起的問題。因為這種城市用少量的費用就可以築成要塞進行防守,換句話說,這種城市付出同等的力量,卻可以建成更加堅固而往往難以攻克的要塞,同時,因為要塞的使命更多的是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所以即便有人認為這種城市很容易被封鎖,我們對此似乎也沒有必要去過多地考慮。
最後,再回過頭來考慮一下我們所提出的在全國構築要塞的非常簡單的理論,我們可以說:這種理論建立在一些直接關係到國家根基的重大而長遠的事情和條件的基礎之上,因而裏麵不可能有關於戰爭的短暫的流行的時髦觀點、空想的戰略和隻適合於暫時的個別需要的觀點,這些觀點和妙計對於為了使用500年、甚至1000年而構築的要塞來說是錯誤的,隻能引起無可挽救的後果。腓特烈二世在西裏西亞境內蘇台德山脈的一個山脊上構築的齊爾伯堡,在情況完全變化了以後,就幾乎失去了它的全部意義和作用;而布雷斯勞如果始終是一個堅固的要塞,那麼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對抗法國的軍隊,還是對抗俄國的軍隊、波蘭的軍隊和奧地利的軍隊,它都能繼續保持其原來的意義和作用。
請讀者不要忘記,我們的這些考察並不是針對一個國家完全從頭構築要塞的那種情況提出的,如果是這樣,那麼這些考察就毫無用處了,因為那種情況是很少出現的,甚至是根本沒有的。我們所進行的這些考察對設置任何一個要塞都是有用的。
第十二章 防禦陣地
凡是我們利用地形作為防護手段來展開會戰的陣地就是防禦陣地,至於當時我們的行動是以防守為主還是以攻擊為主,這是沒有關係的。僅僅從我們關於防禦的總看法中就可以得出這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