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地防禦中,如果將整個軍隊集中配置在廣闊的平地上,那麼絕大部分不利條件就會消失,而有利條件卻被保留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想象,有一個堅固的正麵,兩翼又很難接近,而且不論是在陣地內部還是在後方都有最充分的運動自由。這種陣地可以算做世界上最堅固的陣地。但是,這種陣地幾乎隻存在於幻想之中,因為,雖然大多數山脈的山脊比山坡容易通過,但是,大多數山中的平地對於上述用途來說要麼太小,要麼名不符實,並不是幾何學意義上的平地,而隻是地質學意義上的平地。
此外,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那樣,對於小部隊來說,山地防禦陣地的那些不利條件會減少,其原因在於小部隊占據的空間較小,需要的退路較少,等等。單獨的一座山算不上山地,也沒有山地的那些不利條件。但是,部隊越小,其配置就越可以局限於單個的山脊和山頭上,而不必陷入叢林密布的懸崖峭壁的羅網裏,這個網正是產生上述一切不利條件的根源。
第十六章 山地防禦(續)
現在,我們來研究上一章所得出的那些戰術上的結論如何在戰略上應用。
我們分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研究:
(1)山地作為戰場;
(2)占領山地對其他地區的影響;
(3)山地作為戰略屏障的效果;
(4)在給養方麵的考慮。
一 關於山地作為戰場
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區分:
第一,作為主力會戰的戰場;
第二,作為從屬性戰鬥的戰場。
我們在上一章已經指出,山地在決定性會戰中對防禦者很少有利,而對進攻者卻是非常有利。這種看法同一般人的見解恰恰相反。當然,根據一般見解會把很多事情搞亂,因為這些見解很少區分極不相同的事情。這些見解往往從小部隊所具有的異乎尋常的抵抗力出發,認為一切山地防禦都異乎尋常地強而有力。如果有人否認防禦中的主要行動――防禦會戰強大的抵抗,就會在這種見解中引起驚詫。而另一方麵,這些見解總是把山地防禦中每次會戰的失敗都歸咎於無法理解的單線式防禦的缺點,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在其中必然產生的作用。我們不怕提出與上述見解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還要指出,我們很高興有一位著作家持有同我們相同的觀點,這就是卡爾大公,他在論述1796年和1797年戰局的著作中在很多方麵都提出與我們相同的見解,他是一位優秀的曆史著作家,一位優秀的評論家,更是一位優秀的統帥。
如果防禦者兵力較弱,他費盡千辛萬苦集中了所有的軍隊,企圖在一次決定性會戰中向進攻者顯示自己對祖國的忠誠,顯示其奔放的熱情和機智沉著,並且又受到人們焦急而殷切的關注,如果他把軍隊配置在昏暗如夜的山地裏,一舉一動都受到險惡地形的束縛,並且處於一種可能遭到敵人千百次優勢兵力的襲擊的危險之中,那麼,我們就不能不說這種處境是十分可悲的。這時他隻能在一個方麵繼續發揮他的才智,那就是盡可能地利用各種地形障礙,這又將很容易把他引向有害的單線式作戰,而這卻又是他竭力避免的。因此,在企圖進行決定性會戰的情況下,我們決不認為山地是防禦者的避難所,我們寧願奉勸統帥盡最大可能避開山地。
當然,有時候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時的會戰必然同在平原上的會戰有著顯然不同的特點,這時的陣地要拓寬很多,多數情況下是平原上的兩三倍,而軍隊的抵抗要被動得多,還擊力也弱很多。這是山地帶來的無法避免的影響。但盡管如此,仍然不應該把這種會戰中的防禦變為純粹的山地防禦,其主要特點應該隻是將軍隊集中配置在山地裏,這樣,所有的部隊在一個戰鬥中受一個統帥的直接指揮,並且保留足夠的預備隊,以便使其更多地成為一次決戰而不至於變成單純的抵禦,變成僅僅在敵人麵前舉起盾牌。這是山地防禦戰必不可少的條件,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這種防禦很容易變成純粹的山地防禦,在現實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不足為奇。但是,如果理論不能盡力警告人們不要預防這種傾向,這是極其危險的。
關於主力在山地進行決定性會戰就談到這兒。
相反,山地對於意義和重要性較小的戰鬥卻極為有利,因為這種戰鬥不是進行絕對抵抗,而且也不會產生具有決定意義的結果。如果我們把這種抵抗的目的列舉出來,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這一點了:
(1)單純為了贏得時間。這一目的曾千百次地出現過,每當我們為了偵察敵人的情況而設置防線時,就會有這個目的;此外,在等待援軍時,也是這個目的。
(2)為了抵禦敵人純粹的佯動或小規模的行動。如果一個地區有山地掩護,山地又有軍隊防守,那麼不管這種防守力量多麼薄弱,總足以阻止敵人對這一地區的襲擾和掠奪等小規模行動。如果沒有山地,這樣薄弱的防線是無濟於事的。
(3)為了自己進行佯動。要使人們對山地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這之前,總有些敵人害怕山地,不敢在山地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使用主力進行山地防禦。在不太激烈以及運動不大的戰爭中,常常是可以這樣做的。但是,這樣做的一個不變的前提是,既不打算在這一山地陣地上接受主力會戰,也不致被迫進行這樣的會戰。
(4)一般說來,山地適於用來配置那些不準備進行主力會戰的部隊,因為各個小部隊在山地都比較強而有力,隻是整個軍隊作為整體來看力量比較弱。此外,在山地不大容易遭到奇襲,也不容易被迫進行決定性戰鬥。
(5)最後,山地是真正適合民眾武裝活動的地方。民眾武裝必須經常得到正規軍小部隊的支援,然而,附近有大部隊卻可能對民眾武裝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通常不能以支援民眾武裝為理由派大部隊進入山地。
關於山地以及在山地設置戰場問題就談到這兒。
二 山地對其他地區的影響
正如我們已經談過的那樣,由於兵力較弱的防哨,在山地很容易確保大片地區的安全(這樣弱的防哨如果處於便於通行的地區也許無法立足,還會不斷遭到危險);由於在山地(如果山地為敵人所占有),任何推進都比在平原緩慢得多,也就是說不能以在平原上同樣的速度前進,所以地區為誰占有的問題,在山地比在同樣大小的其他地區都重要。在平原,地區為誰占有可能天天都有變化;隻要用強大的部隊向前推進,就可以迫使敵人讓出我們所需要的地區。但在山地卻並非如此,在山地,即使用很小的兵力,也可能進行出色的抵抗,因此,如果我們需要占領一塊山區時,通常必須采取專門的行動,需要消耗大量的兵力和時間才能達到目的。既然山地不是進行主要軍事行動的場所,那麼我們就不能像在行動較為便利的地區那樣,依賴於主要的軍事行動占領這些地方,不能把取得和占領山地看做是我們前進的必然結果。
由此可見,山地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對它的占有一般比較徹底,很少會發生變化。再者,如果就其自然條件來說,山地可以使人們從其邊緣很好地俯視開闊地,而它本身卻始終像隱藏在漆黑的夜裏一樣,那麼人們就可以理解,任何一起山地對沒有占領它、但卻位於它附近的一方來說,永遠可以看做是產生不利影響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可以看做是敵人的隱蔽場所。如果山地不僅為敵人所占有,而且是在敵國的領土上,那麼這種情況就更為明顯。勇敢的遊擊小分隊在遭到追擊時,可以逃到山地躲避,然後又平安無事地出現在另一地點。一些大部隊也可以在山地悄悄地行進。我們的軍隊,如果不想進入山地的瞰製範圍,不想進行一場不平等的戰鬥――遭到敵人的襲擊和進攻而無法還擊,就必須始終同山地保持相當大的距離。
任何山地都是這樣對一定距離內的較低的地區發生著影響。這種影響是立刻在一次會戰中發生作用(如1796年萊茵河畔的馬耳希會戰106),還是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對交通線發生作用,這要看該地區的地形狀況。至於這種影響能否被在山穀或平原發生的決定性行動所抵消,則取決於雙方兵力的對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