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戰區防禦(續)(逐次抵抗)
我們在第三篇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中已經指出,在戰略上應該同時使用現有的一切力量,逐次抵抗是同事物的性質相矛盾的。
對於一切活動的戰鬥力量來說,這一點就不需要作進一步說明了。但是,如果把戰區和戰區內的要塞、地形障礙,甚至戰區的麵積也都看做是戰鬥力量,即把它們看做是固定的戰鬥力量,那麼這種戰鬥力量隻能逐次加以利用,或者我們可以一開始就退得很遠,把其中可以發揮作用的那些部分完全放在我們的前麵。如果這樣做,戰區就能發揮它在削弱敵人軍隊方麵的一切作用。敵人就不得不封鎖我們的要塞,不得不派遣守備部隊和設立防哨保障他占領的地區,不得不進行長途行軍,以及從很遠的地方運來一切必需品等等。不管進攻者是在決戰前還是在決戰後前進,所有這些活動對他都有影響,隻是在前一種情況下影響更大一些而已。由此可見,如果防禦者一開始就推遲決戰,他就可以使全部固定的戰鬥力量同時發揮作用。
從另一方麵來看,防禦者推遲決戰嚴格地說並不會使進攻者勝利的影響擴大,這是很明顯的。關於勝利的影響,我們將在研究進攻時再作進一步的考察,在這裏隻是指出,勝利的影響可以延續到進攻者的優勢(雙方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對比的產物)消失時為止。這種優勢總是要消失的,這一方麵是因為占領戰區要消耗兵力,另一方麵是因為在戰鬥中必然會有傷亡。不論這些戰鬥是在開始階段發生的還是在結束階段發生的,也不論這些戰鬥是在戰區的前部進行的還是在戰區的後部進行的,兵力遭到的削弱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例如,我們認為,1812年拿破侖在維爾那對俄軍的勝利,同在博洛季諾取得的勝利比較起來,其影響的大小是沒有差別的(假設這兩次勝利的大小是相同的話)。即使是在莫斯科取得的勝利,其影響範圍也不會更大,因為莫斯科在一切場合都是勝利影響的終點。當然,進攻者由於其他原因而在邊境附近進行的決定性會戰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勝利成果,勝利的影響範圍因此可能較大,這也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懷疑的。綜上所述,勝利影響範圍的問題並不能影響防禦者推遲決戰。
我們在《抵抗的方式》一章裏談到的那種推遲決戰,可以看做是最大限度的推遲決戰,我們稱它為向本國腹地的退卻,它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利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意圖是使進攻者自己消耗力量,而不是用會戰這把劍消滅他。但是,隻有這種意圖占主導地位時,推遲決戰才能看做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很明顯,如果不是這種意圖占主導地位,人們就可以把推遲決戰設想為許多階段,並且使這些階段同所有防禦手段聯係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把戰區在削弱敵軍方麵所起的作用看做是一種特殊的抵抗方式,而隻看做是固定的戰鬥力量根據各種情況和條件的需要同其他手段的混合使用。
如果防禦者認為決戰時不需要利用這些固定的戰鬥力量,或者認為利用它們時將在其他方麵帶來很大的犧牲,那麼他就可以把這些力量留待以後使用。在這種場合,這些力量對防禦者來說仿佛是在其他場合不可能得到的新的增援力量,憑借這種力量,防禦者活動的戰鬥力量就可以在一次決戰後再進行第二次決戰,也許還能進行第三次決戰,也就是說,能夠逐次地使用力量。
如果防禦者在邊境附近進行的會戰失敗了,但不是完全潰敗,那麼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還有能力在最近的要塞後麵進行第二次會戰。如果他遇到的敵人並不怎麼堅決,那麼他隻要利用大的地形障礙就足以阻止敵人的前進。
由此可見,戰略在利用戰區時,也像利用其他手段一樣,要合理地使用力量。使用的力量越少越好,但是必須使用足夠的力量。當然,在這裏也同做生意一樣,主要問題不在於單純的精打細算,而在於別的方麵。
為了避免產生很大的誤解,我們必須指出,這裏研究的,不是人們在會戰失敗後可能采取或企圖采取何種抵抗措施的問題,而是防禦者可以從第二次抵抗中預期得到多少成果,可以在自己的計劃中對它作多麼高的估價的問題。在這裏,防禦者必須注意的幾乎隻有一點,那就是他的敵人,即敵人的特點和敵人所處的情況。一個軟弱無能、缺乏自信、榮譽心不強或者受到種種條件束縛的敵人一旦獲勝,就會滿足於一般的利益,當防禦者毅然向他挑起新的決戰時,他就會畏縮不前。在這種情況下,防禦者可以利用戰區的各種抵抗手段進行新的決戰(雖然這種決戰本身很弱),在這裏一定會不斷出現能夠扭轉戰局的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