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戰區防禦(續)(1)(2 / 3)

不過,誰都會感覺到,我們在這裏已經接觸到不求決戰的戰局了,這種戰局在很大程度上屬於逐次使用力量的領域,我們將在下一章詳細論述它。

第三十章 戰區防禦(續)(不求決戰的戰區防禦)

關於能否產生和怎樣才會產生作戰雙方都不是進攻者的戰爭,即雙方都沒有積極意圖的戰爭這一問題,我們將在最後一篇中詳細研究。在這裏我們沒有必要研究這種矛盾現象,因為對每個戰區來說,我們隻有從它同整體的關係中,才能找到解釋這種矛盾的種種理由。

然而,除了在不求決戰的戰局中沒有必然的決戰焦點之外,在戰史上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戰局,在這些戰局中並不是沒有進攻者,即並不是沒有積極意圖,隻是積極意圖很弱,以致進攻者不是不惜任何代價地追求自己的目的,所以他並不一定進行決戰,而隻滿足於在當時情況下可能獲得的利益。在這種戰局中,進攻者或者是不追求任何確定不移的目標,而隻想得到時間給他帶來的利益,或者雖然有一個目標,但隻在有利的情況下才去追求它。

這樣的進攻者拋開了追求目標嚴格的必然性,而幾乎像一個流浪漢那樣在戰局中動搖不定,左顧右盼地企圖偶然地揀到廉價的果實。這樣的進攻同防禦沒有多大差別,因為進行防禦的統帥也可以獲得這樣的成果。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準備在《進攻》篇中對這類戰局作進一步的哲學考察,在這裏隻提出一個結論:在這種戰局中,進攻者和防禦者都不求決戰,因而決戰不再像拱門上的拱心石那樣是一切弧線的終點,決戰不再是所有戰略行動必將采取的最終步驟。

隻要我們讀過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的戰史,我們就會知道,這類戰局不是僅占一般多數,而是多到這樣的程度,以致其他類型的戰局倒好像是例外。勿庸置疑的是,即使將來這種情況會有所變化,這類戰局仍然會很多。因此,我們在研究戰區防禦時必須考慮此類戰局。我們在這裏就想強調的是這類戰局最顯著的特點。現實中的戰爭大多處在兩種不同的傾向之間,有時更接近這種,有時更接近那種,因此我們隻有考察這種種特點產生的阻力所引起的戰爭的絕對形態的變化,才能認清這些特點的實際作用。我們在本篇第三章裏已經說過,等待是防禦優於進攻的最大優點之一。在實際生活中原本就很難做到讓一切行動都符合實際情況,在戰爭中就更難做到了。人的認識不夠完善,人們害怕不利的結局,影響行動發展的偶然事件又很多,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常常有許多按當時情況應該采取的行動實際上並沒有被采取。同人類其他活動相比,在戰爭中人的認識顯得更不完善,人們會遇到更大的危險和更多的偶然現象,因此,戰爭中人們犯的錯誤(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說的話)也勢必要多得多。這正是防禦者可以坐得其利地獲得果實的原因所在。我們把占領地區在作戰上特有的重要意義同這一經驗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占有者得利”這條原則,它在和平時期的訴訟鬥爭中一樣被看做是神聖的原則,正是它代替了決戰(在以打垮敵人為目的的所有戰爭中決戰是整個行動的焦點)。這條原則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當然,這裏不是說它能促使人們采取行動,而是說它能給按兵不動和服務於按兵不動的一切行動提供依據和理由。如果不尋求也不期待決戰,就沒有理由放棄任何一點國土,因為隻有在決戰中才可以為了換取某種利益而放棄某些國土。因此,防禦者總是想要保住、守護住所有的國土,或者盡可能多地保住、守護住國土,而進攻者則力求盡可能多地占領對方的國土,占領在不進行決戰的情況下所能占領的一切,在這裏我們隻談前者。

進攻者可能占領防禦者沒有派軍隊守護的任何地方,這樣,等待的利益就轉為進攻者所有。因此,防禦者總是力圖直接守護住一切地方,並等待敵人來進攻守護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