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因證、因人、因地、因時施膳是保證科學進膳的根本。
秋天,氣候涼爽,這時五髒屬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散肺氣之鬱,應當“平補”。可食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茭白能降低血脂,解熱毒,利二便;南瓜能潤肺益氣,止痛安胎;蓮子益脾養心,固精止瀉,開胃安神;桂圓治貧血,神經衰弱,產後血虛;黑芝麻補肺助脾,潤腸通便,益肌膚;紅棗養脾平胃,安中益氣,補血益陰;核桃補腎養血,潤肺潤肌,防治神經衰弱和腰腿痛。
秋三月氣候幹燥,因此秋末冬初可適當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老年乙肝患者脾胃虛弱者,宜食溫熱熟軟的食物。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以進行食補食療。沒有病的健康人也可以進行食補,但應該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從中吸取營養,輸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減少疾病,推遲衰老。一般可常用豆蔻饅頭、玉蘭油雞、山楂肉幹、牛肉湯、蝦仁等。
秋季肝病患者宜食梨。秋季時節,天高氣爽,空氣中水分減少,此時人們易出現咽幹鼻燥,唇幹口渴、咳嗽無痰、皮膚幹澀等“秋燥”現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對秋燥症有其獨特的療效。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幹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對於肝炎、肝硬化患者來說,作為醫療食品經常食用很有好處。但是,因為梨性寒冷,對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後血虛的人,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