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嬰幼兒心理健康的16盞紅燈(1 / 3)

1.忌忽視幼兒的心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清楚幼兒的心理需要是什麼。

(1)價值感:幼兒需要父母的愛,被愛而接納,幼兒才有安全感和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幼兒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幼兒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2)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與人建立友誼,社會化的過程也受到阻礙,還可能造成疑心病,成為剛愎自用的人。幼兒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3)常規:對幼兒來說,常規就像是一棟房子的牆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隻有當幼兒知道什麼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常規是安全感的來源,常規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4)新的學習經驗:現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幼兒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展是其生理學方麵的成熟加上後天學習經驗而達成的。從出生起,幼兒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係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5)鼓勵:在幼兒的教養過程中,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麵,因為缺乏鼓勵是造成幼兒偏差行為的基本原因。所以說,有偏差行為的幼兒也就是一個受挫折的幼兒。每一個幼兒都需要持續給予鼓勵,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如果沒有鼓勵,幼兒無法成長及發展,也無法獲得歸屬感。鼓勵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強調給予幼兒一種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覺。

(6)責任:幼兒需要責任感,讓他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掃地等,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學習互助的精神及確立責任感。

(7)認同的楷模:幼兒良好品行養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學習認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傳身教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對子女產生正向認同的作用。

(8)尊重:家庭民主建立於互相尊重,如果隻有一方表現尊重則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須尊重幼兒和他的權利。唯有對幼兒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對幼兒表現尊重。尊重幼兒是表示把他當作大人一樣有權利做決策。但是,權利並不意味著幼兒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幼兒了解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個不同角色都有不同的權利。

2.忌忽視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

幼兒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幼兒的品德智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幼兒的心理衛生,那麼希望幼兒成年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作為父母應十分重視用正常的心理原則來訓練兒童。

(1)父母應該注意什麼:①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幼兒,這樣做容易使幼兒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②要讓幼兒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就不能享受權利。③應該鼓勵幼兒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④幼兒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隻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⑤不要對幼兒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幼兒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⑥嚇唬幼兒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幼兒就不會服從了。⑦不要在小夥伴麵前批評或嘲笑幼兒,這會造成幼兒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幼兒的自尊心。⑧幼兒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幼兒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⑨不要對幼兒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幼兒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⑩幫助幼兒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有以下幾種方法:①鼓勵法。幼兒有一種需要承認、需要鼓勵的心理,他們喜歡成功,喜歡得到大人的認同和讚揚。因此,家長就要經常鼓勵孩子,幼兒通過不斷地被鼓勵和讚揚,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產生心理升華。②反問法。語言是溝通幼兒心靈的工具。因此,家長與孩子交談時要試探、發問、反問,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幼兒自身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③出難題法。給幼兒出點難題,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困難,並要讓其自己解決,隻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麵,經受失敗和挫折,才能產生經驗和教訓。④講故事法。幼兒都愛聽故事,家長應該抽出時間給幼兒講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個好故事能使幼兒進行一次心理上的調適,還能鼓勵孩子上進。⑤興趣引導法。家長要根據幼兒的氣質和性格去發現其興趣和愛好。⑥反麵教育法。家長利用反麵教材讓幼兒分清是非,對生活中的反麵事物,家長要給予引導,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其心理預防。⑦寬嚴結合法。對幼兒過寬過嚴都是不正確的,要培養幼兒有一個健康心理狀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既需要嚴教又要寬容,既有組織紀律又有個人的愛好,一旦幼兒犯了錯誤要批評的嚴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給予愛護和關心。

3.忌忽視關鍵期幼兒教育

關鍵期的概念最早是從動物的心理實驗研究中提出來的。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茲在研究中發現,在動物早期發展過程中,動物的某一反應或某一組反應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錯過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再出現這樣好的“時機”。這個關鍵的“時機”就叫“關鍵期”,以後,人們把對動物的這類實驗研究引伸到早期幼兒發展研究中來。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在人類個體早期發展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獲得某些能力或學會某些行為的關鍵時刻。在這些時刻裏,個體時刻處在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如果這時能得到適當的刺激和幫助,某種能力就會迅速地發展起來。

一個人的智能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智能水平算做100%,那麼,4歲時就已達到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由此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能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就是說,3~4歲是幼兒接受早期智能教育的最重要的時機,不可錯過。在幼兒出生的最初幾年裏,特別是3~4歲這兩年裏,如果被剝奪或失去了智能發展的機會,他將永遠也達不到他應該達到的智能水平。幼兒口語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2~3歲。錯過這個時期,個體口頭言語就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即使以後再進行補償教育,效果也隻能是事倍功半。0~4歲是幼兒形狀知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書麵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因此,進行幼兒早期教育,應及時地抓住個體發展的關鍵期,觀察個體發展的關鍵期是否已經到來,然後以恰當的教學內容和訓練,運用最優化的教育方式進行教育和技能上的訓練,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促進幼兒心理的發展。

例如,0~4歲是幼兒形狀知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發展期中,家長可以從簡單到複雜,按順序給幼兒看一些圖形,然後注意觀察幼兒對圖形的視覺偏愛程度。具體做法是,先給幼兒看一些圖案簡單、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圖片,以後逐漸地增加圖案的複雜性,訓練幼兒觀察圖片的能力,同時注意幼兒觀察圖片時間長短,看幼兒的圖形敏感期是否到來。一般情況下,4歲左右幼兒已達到圖形知覺的敏感期,此時可以開始讓幼兒認識簡單的漢字,因為漢字也是一種圖形,是一種複雜的、特殊的、有規則的圖形。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某種關鍵期應視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而定,有的幼兒可能出現得早些,另外一些幼兒可能會很晚,所以應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恰當的教育。

4.忌忽視幼兒心理發展的協調性

在檢查幼兒行為發展問題甚至學習能力時,心理醫生常常用到“協調性”這個詞,家長會認為是指動作的靈活性,而動作靈活性與學習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協調性”的含義是很廣泛的,它包括大腦內部各個神經係統之間的協調,大腦綜合處理不同感覺器官傳來的信息時的協調性,大腦指揮軀體行動時的協調性,具體表現為腦、眼、耳、四肢、軀幹等的協調性。

協調性的發展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指標,如果這些協調發生了障礙或發展不足,就會影響幼兒許多方麵的發展。例如,注意力力不集中,動作遲緩及磨蹭,粗心大意,動手能力差,運動時笨拙及不平衡,膽小及敏感,易緊張,情緒不穩定,自信心不足,語言能力發育遲緩,寫字出格,偏旁部首顛倒,計算粗心,閱讀多字、少字、串行等,這些問題大大影響了幼兒的學習效果和社會適應能力。有些孩子存在上述問題,而學習能力有障礙。所以,家長不僅要忽視體育成績的好壞,同時要注意其他方麵協調性的發展。協調性的發育不是先天完成的,需要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完成,這個發展過程不是被動消極的,而是積極主動的,需要家長有意識地訓練和引導。

家長首先應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知道孩子在哪些階段發展哪些能力,應該如何訓練,如果出現了障礙,應如何矯正。如果家長不是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培養幼兒,孩子在將來的發展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障礙和問題。例如,對於本來就坐不住的幼兒,去訓練孩子彈鋼琴、畫畫等,而不去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結果就會適得其反。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有些先天發育不足的孩子更應該進行科學的訓練。例如,經過先兆流產、早產、難產、窒息、剖宮產的孩子,大腦神經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表現為心理發育遲緩,還有的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等。經過心理學家的指導訓練後,即使有先天不足,也可以通過訓練彌補和矯正。像爬行、滾翻、拍球、跳繩、滑梯、旋轉圓筒、平衡木、遊泳等運動都是訓練幼兒協調性的好辦法。問題嚴重的幼兒應該讓心理醫生進行檢查,製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進行強化訓練。

5.忌忽視培養孩子的抗誘惑力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證明,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動機的形成,都與他們所受的誘惑有關。孩子一旦不堪物質的誘惑,就可能伸手索要、設法謀取,甚至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抗誘惑力呢?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人的要求應受客觀條件的製約。在豐富的物質世界麵前,應考慮家庭經濟條件,並讓其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教育孩子不搞盲目的攀比爭風。

其次,應加強孩子心理素質方麵的培養。一般來說,抗誘惑力差的孩子自主意識缺乏,自抗能力不足,對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提高分辨能力,認識到貪欲的危害性,同時家長要設法控製孩子的占有欲、占有量,提高其克製能力,做到不為外物所動,並采用轉移法將孩子貪吃貪玩等方麵轉移到積極有益的活動上來。孩子抗誘惑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在平時,家長既要承認和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又要控製某些不良欲望的無限膨脹,提高孩子對金錢物質的抗誘惑力,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