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尹教頭領教葆豔乳 光緒帝重溫黃粱夢(2 / 3)

李蓮英過來幾次勸他,他置之不理,他嘴上沒說,心裏暗暗罵道:你這頭騸驢,不男不女,非人非馬,有什麼資格來管我。有朝一日,我非殺了你不可。

他與車夫並坐,倒把車夫美壞了。車夫美滋滋地想:自己不過是一個趕車的下人,如今竟和當今皇帝肩並肩坐在一起,真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情。過黃河以後,車夫遇到一個做生意的老鄉,那老鄉見他與光緒促膝相聊,還以為他混了什麼大官,背著包袱一路跟過來獻殷勤:“老哥哥,咱們是他鄉遇故知,你家的香火旺了,可別忘了咱從小放屁崩坑的鄉親。”要不是兵丁過來趕走他,他一路能跟到這黃粱鎮來。

一路上,光緒覺得自己就像廟會上的那長串糖葫蘆,引得那麼多男女老少前來圍觀。起初那些護衛的禁兵,還想裝腔作勢地把他們嚇退,但一看他們手中捧著的雞蛋、酒食一類的東西,又不想真的把他們驅散。因為這些皇族是決不會輕易吃喝的,隻能歸了這些禁兵。

光緒清清楚楚地記得,有一次來到一個村鎮,有個年輕的鄉村少婦,一手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手提著一籃雞蛋,走到他的麵前,用一種無限信任的語氣對他說:“皇上,請您不要見笑,這雞蛋在我們家裏算是最好的東西了,給您留著補補身子,您操勞國家大事加上一路辛苦,夠累的了,我們隻有一門心思,就是希望您能領我們過好日子,以後再不受洋人欺負……”光緒聽了,流下淚來。多麼好的老百姓,多麼純樸的人民,可是自己……他有時從車上跳下來,跟那些老百姓天南地北地談論著,喝他們的茶,飲他們的酒,吃他們煮的熟雞蛋,當然這些食物都是由太監先嚐試一下。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二十年的皇帝,隻有這一次才不經過那些善於文飾的官員的傳遞,直接傾聽到民間的聲音。

其實在西安時,趁太後忙著辦理庚子事變善後事宜的機會,他常帶著王商等貼身太監悄悄溜出宮去,隨便在城裏或鄉下閑走,處處留心察看民情,有時在酒樓茶館坐上半天,毫無拘束地與人閑聊。

種種民間尋訪,使他認識到朝廷無論是吏治、賦稅、教育,還是征兵、練兵等方麵,都有許多亟待改善的地方,他那一顆泯滅的雄心,又升騰起來,必須振作起來,他相信有朝一日掌握實權,他可以給老百姓減少許多痛苦,他能夠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有作為的君王,在帝王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但是光緒一想到慈禧,就記起她那對陰森森的眼睛,就像兩口深井,閃著藍幽幽的光。他又想到李蓮英、榮祿、袁世凱這一班人,他們就像魔影一樣纏繞著他,像走馬燈一般在他四周轉。

一想到這裏,他又黯然失神。

光緒就這樣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光緒正睡間,忽然被人叫醒,抬頭一看,是個頭戴方巾的書生,他身穿沉香色夾綢直綴,粉底皂靴,手持白紙扇。

“你是誰?”光緒睡眼矒矓地問。

“你熟讀經史,怎麼連我都不認識?我是唐朝的盧生,我曾在這裏做過黃粱美夢。”書生驚訝地說。

“你是人是鬼?”

“我當然是人,我是個讀書人,一肚子書灰,不會舞槍弄棒,不做刺殺之類的粗舉,皇上不要害怕。”書生淡淡地笑著。

“你的夢有意思嗎?”

“有的夢有意思,有的夢沒意思,我做的夢自然有意思。”

“要是好夢,自然願留在夢裏。”光緒癡癡地說。

“你要願意做好夢,我帶你去做,你不要忘記這是黃粱鎮。”

“但願能夢見珍妃。”

盧生帶光緒逶逶迤迤來到一個去處,兩側的豆麥發出清香,令人甜醉。夕陽留連石楓枝上,楓葉醉紅了臉。有個小小的山村籠罩在金色的霞光裏。不知從哪裏傳來的笛聲,宛轉,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