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雅典海上同盟到伯羅奔尼撒聯盟——曆史上最早的同盟之戰(3 / 3)

前432年夏對當時的形式不滿的伯羅奔尼撒的聯盟者要求斯巴達行動。在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斯二世呼籲大家應該理智行動,但他的意見未被采納。首先斯巴達確認雅典違背了前446年簽署的為時30年的和約,但是斯巴達與雅典的談判未能達到任何結果:在雅典尤其菲迪亞斯決定要與斯巴達作戰。

最後伯裏克利決定冒險,他想強迫斯巴達承認提洛同盟的霸權;而斯巴達則怕它假如不行動的話它的同盟者會退出伯羅奔尼撒聯盟,它不得不考慮它的同盟者的利益。這是戰爭的真正原因。

學術界對戰爭的罪魁的問題至今爭議不休,可以確認的是,當時各國政治上不穩定,對外施行強力政策,以及過高的追求榮譽的意念造成了一種最終導致戰爭爆發的氣氛。

戰爭結束,雅典戰敗

前407年有經驗的斯巴達將軍賴山德爾被派到小亞細亞,他與在小亞細亞的波斯長官通訊,波斯終於放棄了它的坐等政策,斯巴達獲得了它所需要的一切。同年雅典在小亞細亞的軍隊被賴山德爾戰敗。雖然阿爾西比亞德斯當時不在場,但他還是被撤職。雅典人顯然不信任他了。

賴山德爾的任期此後不久就到期了,因此他被撤回。他的繼承人與波斯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好。雖然如此斯巴達人在勒斯波思島將雅典的艦隊圍困住了,雅典聚集了所有力量派遣了一支增援艦隊,在阿吉紐西群島兩支艦隊進行決戰。這是希臘人之間進行的最大的一次海戰。隨後雅典軍隊獲得全勝。但由於一些雅典的水手沒有被營救因此在雅典對一些戰略家開庭審判,這些戰略家結果被處死,這樣雅典自己消滅了自己最有經驗的軍事家。

前405年雅典的艦隊中了賴山德爾的圈套,在伊哥斯波塔米戰役中戰敗。從此雅典沒有完整的艦隊了,而賴山德爾則控製了海洋。城內慌亂一片,雅典人怕他們將像過去他們對被他們戰勝的人那樣對待。隻有薩摩斯島還站在雅典一邊,其它的同盟者早就不是退出了同盟,就是被斯巴達征服了。賴山德爾派他的艦隊到薩摩斯島(薩摩斯島的居民此時終於獲得了雅典的公民權,這已經為時過晚了,雅典在此前對待它的同盟者就象對待被征服者那樣)。其它斯巴達艦隊開到比雷埃夫斯。在雅典城外兩支斯巴達軍隊彙合。城內擠滿了難民,城市被徹底包圍。最後雅典於前404年春投降。

(三)深遠影響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在戰爭期間內政與外交息息相聯。

戰爭使雅典喪失了其強國地位。但戰爭的結束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新的希望,尤其人們希望和平和自由。

雅典接受和平條約後賴山德爾進入比雷埃夫斯。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們的家園,在笛子音樂的伴隨下大家欣樂地開始拆除城牆,因為大家相信,從這一天開始希臘的自由開始了。

“長牆”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的艦隊除12條船外全部被交出。在雅典一個親斯巴達的寡頭政權上台(不過這個政權在前403年就又被取消了)。在愛琴海上到處都設立了親斯巴達的政府,斯巴達在各處駐兵。雖然科林斯和底比斯希望摧毀雅典,但雅典沒有被摧毀,因為斯巴達不希望留下一個力量真空。斯巴達也有它自己的困難:它以自由和自主為口號介入戰場,但卻向波斯出賣了小亞細亞的城市。現在它又不想將這些城市讓給波斯了,因此它不得不與波斯作戰。波斯是這場戰爭中最大的得利者。波斯與斯巴達的戰爭一直到前386年才結束。

這場戰火從西西裏島到小亞細亞、牽涉了該地區所有國家的“古代世界大戰”過後希臘的經典黃金時代也結束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希臘的城市國家此前就已經不穩定的均衡關係徹底被打破了。前4世紀雅典雖然能夠重建提洛同盟,但這個同盟與第一個同盟相比就遜色多了。

但斯巴達的霸權也隻持續了數十年,但此後戰前的形勢也未能被恢複。在這個發展規程的最後出現了雄心勃勃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