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的衰落和消亡
自15世紀早期開始,漢薩同盟出現衰落的跡象。它通過商業手段獲取了巨額利潤,但是沒有將其回饋於社會,這就使得其有別於近代的商業世界。由於長期強調“隻從最便宜地區采購”的原則,漢薩同盟本土地區的農業和手工業沒有得到開發。隨著漢薩同盟所采取的重商主義和保護主義手段在其他國家的興起,漢薩同盟開始遇到對手的競爭。享有特權和豁免權的漢薩商人開始受到各國本國商人的仇恨,英國和荷蘭商人開始繞過漢薩同盟,同北歐和俄羅斯建立直接的商業聯係,對漢薩同盟的生意構成了嚴重威脅。
在英國,由於漢薩同盟的啟發,愛德華三世逐漸產生了與之競爭的念頭,由純粹的羊毛出口地向呢絨製造地轉變。他直接從佛蘭德招募紡織工人,建立起英國自己的呢絨工業。玫瑰戰爭的爆發使得漢薩同盟在英國的特權又維持了一段時期,至亨利七世時期,英國開始禁止直接出口貴金屬,並要求漢薩同盟商人用所得利潤在英國購買本地產品。到伊麗莎白一世時代,漢薩同盟在英國長達300多年的商業特權已經被全部剝奪。伊麗莎白一世認為,漢薩同盟的海運力量同英國的五港聯盟發生了直接競爭,而後者長期以來一直是英格蘭海軍的戰艦來源和兵力後盾。1598年1月13日,伊麗莎白一世下令逮捕了60艘與英國的敵人西班牙進行貿易的漢薩商船。漢薩商人為此在呂貝克召開了大會,以便采取一致行動,對英國出口貿易進行打擊。伊麗莎白獲知這個消息後,即將英國的漢薩船隻連同所載貨物一概沒收,並關閉倫敦商站,然後宣布她“極端鄙視漢薩同盟和它的一切行動”,宣告了漢薩同盟和英國持續了三百多年的商業往來的最後終結。
在佛蘭德地區,15世紀時強大的勃艮第公國和16世紀興起的尼德蘭聯合省通過興建安特衛普港、鼓勵海盜襲擊等方式對漢薩同盟構成了威脅。1451年,漢薩商人放棄了布魯日,轉移到安特衛普。荷蘭借助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河道眾多的條件,取代了漢薩同盟商船隊的“海上馬車夫”地位,壟斷了西歐的商業海運。此外15世紀青魚漁場自波羅的海轉移至北海後,呂貝克遭受了巨大損失,而荷蘭則借此而致富。1593年安特衛普商站關閉,宣告漢薩同盟在佛蘭德活動的終結。
在瑞典和丹麥,1397年成立的卡爾馬同盟嚴重削弱了漢薩同盟的影響力。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強迫漢薩同盟放棄對丹麥的直接政治控製,交出同盟占據的堡壘,廢除同盟在丹麥領土上實行的稅收。她還支持海盜對漢薩商船發動襲擊。漢薩同盟為此支持瑞典的叛亂,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一即位即宣布斷絕與呂貝克的關係。
在波羅的海東部,漢薩同盟的傳統盟友——條頓騎士團在15至16世紀開始衰落,俄羅斯和波蘭借此機會采取損害漢薩同盟利益的措施。1478年,沙皇伊凡三世占領了諾夫哥羅德,驅逐了全部漢薩商人。
在漢薩同盟內部,由於該同盟本身是由多個城市組成的鬆散同盟,其成員視其本身利益高於同盟的大利益,因此在麵對錯綜複雜的利益威脅時開始出現內部分歧,一些盟員城市試圖通過損害其他城市利益的方式來取得優勢地位。科隆為了取代呂貝克而同英國勾結,漢堡也企圖利用呂貝克與丹麥的爭端而從中取利。此外,自17世紀以來,德意誌地區多次成為國際戰爭之戰場。三十年戰爭中,德國又經曆過一場高度的破壞,人口與牲畜都劇減,這一切沉重地打擊了漢薩同盟的經濟基礎。1669年,曆史上最後一次漢薩同盟大會在呂貝克召開。羅斯托克、布倫瑞克、科隆、漢堡和不來梅等市派代表參加,但此時的同盟已名存實亡。會議結束以後,許多城市宣布脫離漢薩同盟,最後隻剩下呂貝克、漢堡和不來梅三城仍保留“漢薩自由市”(Frei und Hansestadt)的稱謂。
拿破侖戰爭為漢薩同盟帶來了最後的打擊,漢堡、呂貝克和不來梅商船隊被封鎖歐洲大陸的英國海軍消滅,呂貝克從此以後徹底衰落,漢堡和不來梅則借助19世紀新德意誌帝國的興起而獲得了新的商業中心地位。1937年,作為對呂貝克早年曾禁止其發表競選演說的報複,希特勒取消了呂貝克的“漢薩自由市”稱呼,將其並入大漢堡地區。
(三)深遠影響
漢薩的成功,成功在於德意誌城市首先實踐了自由商業的理念,把商業和產業做成了一件相當規模巨大的事業。
從漢薩同盟興起的那一天起,它就給自己埋下了最終滅亡它的禍根。 而這個禍根就是——片麵注重了商業而忽視了產業建設,離開了產業基 礎的流通業一旦在傾銷對方興起產業浪潮時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而漢薩同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為了致命的傷口而最終倒下。
漢薩各城市的商業並不是以商人所屬地方上的生產與消費或農業與 工業為基礎的。這些城市對於如何促進本地農業發展這一點完全置之不顧;而由於它們的商業活動,外地農業的發展卻受到了很大的鼓勵。
作為一個國家體係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應該相互協調,隻有協調良好 各部分一同發展的步伐,才能保證在整體前進的基礎上各部分也能獲得真正長遠的發展利益。但是漢薩商人雖然始終致力於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而非圖謀通過暴利事業瞬間謀取巨富,但是始終沒有通過自己巨大的商業財富對國家政體和其他部分產生正反饋,而這種自私的行為最終回過頭來傷害了自身,而這種傷害的結果是把漢薩同盟這一昔日的龐 然大物從地球上抹得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前鑒於漢薩同盟的這一切經驗和教訓,給後來的英國,法國,荷蘭和美國樹了很好的榜樣。這些國家都相當重視國內各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而在國內消滅各種對貿易和生產要素的流動設置障礙的同時照搬了漢薩同盟所有重商主義措施,在國家與國家間架起了高高的壁壘。而這種新式的國家統一運作模式終於促成了新時代的到來——舊的開拓者漸漸遠去在過去的淘金之路上,而在遙遠的財富和權勢的誘惑下,新一代的開拓者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時間流到了達。伽瑪、迪亞士、哥倫布、卡伯特、韋拉紮諾及其他許多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