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也是如此,特別是職場上,自我提升已經成為了職場成功的必然要求。不管你是在公司的哪個階層,你隻有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引起更高層的注意,才有可能被重用。受到公司的重視是我們每個員工的希望。從某個層麵上說,我們被利用正說明我們有價值,我們完全可以合理利用這種價值,在工作中成就自己。
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
在商界,在藝術界,在體育界,在所有的領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類拔萃者與其他人的區別在哪裏呢?答案就是他們比別人多勤奮、多努力那麼一點點,堅持比別人多做了一點點。誰能使勤奮多加一盎司,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一個成功的推銷員曾用一句話總結他的經驗:“你要想比別人優秀,就必須堅持每天比別人多訪問5個客戶。”
“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這是無數成功者的秘訣。對一名普通員工來說,“每天多做一點點”就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卡洛·道尼斯是一家美國公司的職員,剛開始時他在總裁杜蘭特身邊工作,職務很低,後來成為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
有人曾經請教道尼斯先生成功的訣竅。他是這麼說的:“在為杜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是的,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幫助。我每天都堅持比別人在公司多待一段時間,比別人多做一點事情,並把它養成了一種習慣。”“工作時杜蘭特先生經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隨時在等待他的召喚,並且逐漸養成招呼我的習慣……”
因為工作的勤懇,再加上平時的不斷積累,很快道尼斯的才華就顯現出來,並得到了總裁的認可。
對於分外的工作,本不該我們做,而我們做了,這就是機會。學會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並把它養成一種習慣,當這種習慣充分地貫徹在我們的工作中時,那麼成功也就距離我們不遠了。
在職場生活中我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很多,但比別人多做一點點或許是一條使我們獲得成功的最佳途徑。有時,你不需要比別人多做許多,隻需一點點,就可以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吉尼斯世界紀錄裏最頂尖的業務人員,連續11年在吉尼斯世界紀錄裏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叫喬·吉拉德。
當記者訪問喬·吉拉德為什麼能連續11年獲得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的頭銜時,喬·吉拉德笑著說,其實業務工作非常簡單,隻要每天堅持比別人多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了。記者追問,那怎樣才能比別人多努力一點點呢?喬·吉拉德說,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天比別人早一個小時出來做事情,每天比同事多打一個電話,每天比同事多拜訪一位顧客。
的確,成功非常簡單,沒有竅門,每天早一個鍾頭出門,每天多打一個電話,每天多拜訪一位顧客,這就是布魯斯·吉拉德獲得成功的秘訣。
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的一條很重要的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差別很小——隻是“多一盎司”。一盎司隻相當於1/16磅。但是,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區別,卻會讓你的工作大不一樣。
在商業界,在藝術界,在體育界,在所有的領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類拔萃者與其他人的區別在哪裏呢?答案就他們比別人多勤奮、多努力那麼一點點,堅持比別人多做了一點點。誰能使勤奮多加一盎司,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樣。保質保量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好的員工。但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為優秀的員工。主動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的人,每天都在向人們證明自己更值得信賴,而且自己還具有更大的價值。
在工作中,獲得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堅持比別人多做一點點,不遺餘力地加上那一盎司。從而讓自己在職場上不斷升值。
餘彭年先生出生在湖南,26歲時來到香港打工,在一家公司做了一名勤雜工。一到星期六和星期天,別的勤雜工都跑出去逛街、遊玩,而餘彭年考慮到周六、周日也時常沒人加班,於是照常堅持打掃衛生,給加班的工作人員一個幹淨、舒適的環境。半年後,他的這一舉動被公司老板了解到,立即把他調至公司辦公室工作,後來又不斷提升,做了公司的總經理。幾年後,餘彭年向公司老板提出要自己開公司做生意,老板不僅答應了他,而且還參股了他的公司。
機會是什麼?餘彭年先生的人生故事已經給我們找到了答案:機會就是比別人多出一份力,比別人做得更勤,比別人做得更好。做一個簡單的人,坦誠的展現自己的能力與才華,保持“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條至理名言。因為這讓生命散發出奪目的光輝,讓我們的職場生活更加的成功。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
一切事業的成功總是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勇於付出的人的手上,即使你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員工,隻要你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怕付出,那麼職場上的“好運”也會在你付出的路上等待著你的到來。
有一句中國古代名言這樣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付出才有回報。”這句話在現實的職場工作生活中更是被當做至理名言。成功的員工懂得付出,愚蠢的員工害怕付出。
在職場上,大多數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們都希望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期望優秀員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如果你能夠努力付出,盡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工作,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在眾多員工中脫穎而出,贏得自己想要的職位。
在現實的工作中,有很多員工隻知道抱怨公司,卻不反省自己的問題,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認真呢?”、“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認真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的成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升遷和加薪機會。
約翰遜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不停地發牢騷,什麼“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得”,什麼“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
每天,約翰遜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的。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約翰遜每時每刻都窺視著老板的眼神與行動,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約翰遜一同進廠的三名員工,各自憑著自己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到大學進修了,獨有約翰遜,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的修理工。
隻知報怨而不努力去做,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隻有真正的付出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輝煌。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職場上的好運氣總是更喜歡眷顧那些肯付出的員工身上。
安德烈起初隻是一家汽車公司下設製造廠的雜工,在不計個人得失,辛苦付出後最終成為這家汽車製造廠的副總裁。這是件在常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從一個雜工到副總裁,簡直不可思議。
安德烈剛進入工廠時很年輕,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對於工作漫不經心,工作起來很沒有勁頭,直到他的父親對他說:“你不可能在沒有付出的情況下就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安德烈開始反思了,他開始轉變了。開始細心觀察工廠的生產情形,甚至不計辛苦的向一些老技術工人去討教。當他知道一部汽車由零件到裝配出廠,大約要經過13個部門的合作,而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性質都不相同。他當時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車製造這一行做點事業,必須要對汽車的全部製造過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於是,他主動要求從最基層的雜工做起。雜工不屬於正式工人,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是製造廠裏最苦最累的工種,哪裏有零星工作就要到哪裏去。安德烈沒有被嚇倒,他一直牢記父親的話,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得到。通過做雜工,安德烈和工廠的各部門都有接觸,對各部門的工作性質也有了了解。工作不久,他就把製椅墊的手藝學會了。後來又申請調到點焊部、車身部、噴漆部、車床部去工作。
不到五年的時間,他幾乎把這個廠的各部門工作都做過了。現在安德烈懂得各種零件的製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優劣,廠裏沒有任何一個工人能夠像他一樣。
這一切自然沒有逃過老板的眼睛,順理成章地安德烈被提升為車間領班。他的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的精神被大家普遍認可,最終成為了這家製造廠的副總裁。
同樣是從基層起步的職工安德烈卻創造了一個職場奇跡,不得不讓很多人欽佩。一個成功的員工不一定是一個聰明的員工,但肯定是一個勇於付出的員工。他們懂得怎麼在付出中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實現自己的職場目標。
一切事業的成功總是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勇於付出人的手上,即使你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員工,隻要你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怕付出,也不要去在乎什麼付出都必須有回報,那麼職場上的“好運”也會在你付出的路上等待著你的到來。或許你的付出不一定馬上得到回報,但不管你在什麼崗位你要不付出努力,那你肯定不會取得成功。
在職場雖然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獲,但不付出一定不會有收獲。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職場的付出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優秀,更加成熟。
做一個學習型的員工
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公司發展的步伐,使你在競爭的浪潮中,不會因為平庸被淘汰,反而會使你在很多員工中脫穎而出。
在職場生活中自我提升的方法很多,做一個學習型的員工是自我提升的最好方法。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上總會碰到各種問題,我們隻有抱著不斷學習的心態不斷地在工作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才能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員工。
平庸的員工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不願承認別人的優秀,他們缺少虛心向他人學習的精神,然而,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身邊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吸取他們失敗的教訓,可以使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學習他們的優點與長處,可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俗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生如此,我們的職場生活更是如此。在工作中,無論你一開始的能力有多強,如果你安於現狀,那麼你很快便會被身邊的人趕上,超過,而你自己卻變成一個相對比較“落後”的人。
在企業中,盡管企業為員工提供了許多學習的機會,而且工作本身就是學習的最好機會,但是許多員工並沒有認清這樣的機會對自己是如何的重要,疏於學習,甚至是不屑於學習的心理在企業員工中普遍存在。這直接導致員工知識匱乏與技能單一,久而久之便不利於公司的發展,這些人最終也會被公司所淘汰。
羅曼·羅蘭曾說過:“財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說不定是明日的乞丐。惟有本身所具有的學問和才幹,才是真實的本錢。”
現代職場中,具備向別人學習的能力已成為重要的才能之一,成為員工晉升路上最可靠的本領。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員工卻不懂得這點。
麥蒂和布萊恩同在一家公司任職員。一個同事被晉升為部門經理,兩人很不服氣,他們平時和這個同事關係不怎麼好。幾天後,麥蒂對布萊恩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
布萊恩感到很突然,問:“為什麼?”
麥蒂說:“我恨那個部門經理,整天指手劃腳,讓我受不了。你呢,走不走?”
布萊恩:“我哪也不走,我不讚成你現在離開,部門經理是有可恨之處,但是我們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對我們不利。”
麥蒂不解地問:“為什麼?”布萊恩說:“我要看他是如何成為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向他學習。”
麥蒂覺得布萊恩說得在理,但是他還是忍受不了現在這個局麵,最終離開了公司。
後來布萊恩一邊努力工作,一邊留心經理的工作、處世方法,暗自向他學習。結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學習後,他有了許多的經驗和忠實客戶。等他再見到麥蒂時,告訴麥蒂,經理跟他長談過,準備升他做總經理助理,他不想離開公司了。
如果布萊恩當初和麥蒂一樣離開公司,那日後就沒有升職的機會了。他的升遷全憑著向競爭對手學習的結果。從上麵可以看出,在這個學習決定命運的時代,善於向別人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學習如同一日三餐,萬萬省不得。無論你眼下多麼優秀,隻要你拒絕向競爭對手學習,就是拒絕進步,那麼你的人生事業永遠不可能走向輝煌。
所以想要在職場上站穩腳跟,我們就要不斷地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要不斷地學習,吸取我們身邊那些優秀人物身上的優點,讓自己更加優秀,這樣你就能成為老板眼中的那顆金子。
畢業於某高校的林晶,懷著無限的夢想與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進了青島國運集團。由於林晶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快,國運決定把林晶安排在新生部門——人力資源部。
此時,正是國運集團高速發展時期,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所需大量專業人員遠遠超過了往常。林晶是學經濟的,現在突然要轉型做人力資源,陌生的環境、全新的工作、超負荷的用人需求,使初來乍到的林晶陷入了被動。由於工作滯後,人才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領導對林晶提出了嚴肅的批評。麵對壓力,林晶委屈,但她並未灰心,永不退卻的上進心馬上占了上風。“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工作沒做好,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林晶暗暗給自己鼓勁,決定用行動證明自己。
從此,每當晨曦剛剛照進辦公室的時候,林晶已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開了;每當傍晚的路燈照亮回家的路時,林晶依然在堆積如山的文件裏進行著她的工作;即使是回到家裏,林晶也沒有放鬆,在她的床頭,堆滿了各種專業管理類書籍,每晚睡前,她至少看一小時專業書籍,然後回顧一天的工作,有針對性地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對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計劃,並不斷地向身邊的老同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