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下來,倉庫居然沒有發生一起失火失竊案件,其他工作人員每次提貨也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要提的貨物。就在工廠建廠20周年的慶功會上,廠長按老員工的級別親自為老吳頒發了5000元獎金,並被提升為安保部主管。好多老員工不理解,老吳才來廠裏三年,憑什麼能夠拿到這個老員工的獎項?廠長看出了大家的不滿,說道:“你們知道我這三年中檢查過幾次咱們廠的倉庫嗎?一次也沒有!作為一名普通的倉庫保管員,老吳能夠做到三年如一日地不出差錯,而且積極配合其他部門人員的工作,為公司節省了巨大的開支,我覺得這個獎勵他當之無愧!”
一個員工的良好工作形象是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堅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鑄就金色的職場品牌,哪怕你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員工。
善於打造自己的職場品牌,維護好自己的個人品牌是每個優秀員工都應該具備的品質。
加強時間管理,升級工作效率
我們隻有不斷地創新我們的工作理念,提升我們的工作方法才能使我們在職場上競爭更加有利。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僅是我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們加強職場競爭的有利“武器”。
著名的企業管理者哈林·史密斯理曾經說過:“經過不斷的失敗,我逐步地發現,如何在同樣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這是值得每一位希望有效管理時間的人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時間,也才能遇上更多的機遇。”
在現在職場,競爭不僅來自員工工作能力上競爭,更來自工作效率上的競爭。懂得珍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的員工,總會在工作中受到老板和上級的重視。
董林是一家顧問公司的業務經理,一年大約能夠接下100個生意單子,因此有很多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她認為和客戶維持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所以她常常利用坐飛機的時間寫短簽給他們。一次,一位同機的旅客在等候提行李時和她攀談起來:“我早就在飛機上注意到你,在2小時48分鍾裏,你一直在寫短簽,我敢說你的老板一定以你為榮。”董林笑著說:“我隻是有效利用時間,不想讓時間白白浪費而已。”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講求效率,效率高者,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而功半。
由於董林工作態度嚴謹勤奮,在時間的安排上更是惜時如金,因此每次都能提前完成公司交給的任務,為公司節約了很多時間,更是給了公司爭取到了很多額外的經濟利潤,深得公司老板的重視,最後並因此被提為公司副總的職位。
成功來自效率,來自平時自己珍惜時間的觀念。隻有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地加強時間管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才能為公司創造出更加豐厚的經濟利潤。也因此才能得到公司的老板的認可。不懂得珍惜時間的員工,也就不懂得工作效率意義,他們往往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虛度時光,來結束自己的職場生活。
查爾斯·史瓦在半世紀前擔任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期間,曾經向管理顧問李愛菲提出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挑戰:“請告訴我如何能在辦公時間內做好更多的事,我將支付給你任意的顧問費。”李愛菲於是遞了一張紙給他,並向他說“寫下你明天必須做的最重要的各項工作,先從最重要的那一項工作做起,並持續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該項工作為止。重新檢查你的辦事次序,然後著手進行第二項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項著手進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時間,也不用擔心。隻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則堅持做下去。假如按這種方法你無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麼即使運用任何其它方法,你也同樣無法完成它們,而且倘若不借助某一件事的優先次序,你可能甚至連哪一種工作最為重要都不清楚。將上述的一切變成你每一個工作日裏的習慣。當這個建議對你生效時,把它提供給你的部屬采用”。數星期後,史瓦寄了一張麵額兩萬伍仟美元的支票給李愛菲,並附言她確實已為他上了十分珍貴的一課。伯利恒後來之所以能夠躍升為世界最大的獨立鋼鐵製造者,正是由於李愛菲的那數句真言。
時間管理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工作技能。一個人工作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夠圓滿完成任務讓老板滿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夠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在最少的時間內做好更多的事。你也許會對社會上那些著名的企業家、政治家感到懷疑,他們每天有那麼多事情要處理,卻還能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不但能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以休閑娛樂來調劑身心,並且還有時間帶著全家出國旅行,難道他們一天不是24小時嗎?正確答案是他們比別人更善於利用時間,並將它有效運用。
在職場我們隻有不斷地創新我們的工作理念,提升我們的工作方法才能使我們在職場上競爭更加有利。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不僅是我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們加強職場競爭的有利“武器”。
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知識是一種無形的資產,隻有靈活運用,把它們轉化為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現實生活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任何偉大的思想隻有付之於實踐,才能變成巨大的財富。在職場工作中更是如此,隻有學以致用的員工,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地創造奇跡。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把知識變成能力,變成精神的成果和物質的財富,如果不懂得學以致用,不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就無法創造價值,就好比一隻不釀造蜂蜜的蜜蜂,隻不過是徒有其表罷了。
一個人用了很長時間學習打獵的知識,最後他自認為世界上沒有誰會比他更富有打獵知識了。於是他就帶著徒弟去打獵。不但一隻獵物也沒打到,反而因為高談闊論把獵物們都嚇跑了。他的徒弟嘲笑他說:“盡管你知道了一切打獵的知識,這也隻是滿嘴的理論而已,可是你不親自去實踐一下,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獵人的。”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作為一名員工,不管你擁有多麼淵博的知識,如果不知道學以致用,隻是紙上談兵,就好像那個打獵師傅一樣,是不會取得任何成就的。
知識是一種無形的資產,隻有靈活運用,把它們轉化為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國內一葡萄酒廠員工小李在法國學習期間,看到法國人對葡萄酒情有獨鍾,上至政府官員,下至平民百姓。無論是大賓館還是小賣部,到處都有葡萄酒銷售。
這位員工心想:“為什麼不能把中國的葡萄酒推向國際市場呢?中國葡萄酒的質量也是相當不錯的。”小李開始冥思苦想,采用一切辦法希望能使中國的葡萄酒打入法國市場。
國內的葡萄酒若想打入法國市場,必須經過香港口岸。但是港方卻將國內的葡萄酒按洋酒征稅,而洋酒的征稅額度要比葡萄酒高四五倍。
為了盡快將葡萄酒打入法國市場,他和銷售經理與港方稅務局經過幾次談判,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心煩意亂的小李回到家裏,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那是一本《唐詩三百首》,於是就他坐在沙發上胡亂地翻了起來。看著看著,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引起了這名員工的注意,他心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這不正是說服港方的有力證據嗎?
第二天,小李和銷售經理又回到談判桌前與港方稅務局官員開始談判,經過幾番唇槍舌劍後仍沒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時員工吟出了那句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在場的港方官員都愣住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兩句詩的意思。其中一位官員很禮貌地問道:“請問李先生,你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剛才你所說的那句話的含義呢?”
這正中他的下懷,他解釋道:“這是中國唐朝著名詩人王翰的詩句,從這兩句詩中就可以看出,中國早在唐朝以前就開始生產葡萄酒了。這比美國和法國生產葡萄酒的曆史要早得多。所以,無論從生產工藝還是質量上,中國葡萄酒都應屬土酒範疇,而不應按洋酒征稅。”
小李的這番話說得港方心服口服,痛痛快快地承認了中國葡萄酒屬土酒範疇。在小李的努力下,中國葡萄酒以低廉的稅率、優質的口味進入了法國市場。
因為這次談判的出色表現,小李也被提升為部門經理。
由此可見,一名出色的員工總是善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的工作中。一個人擁有知識並不是最終目的,將所學到的知識迅速轉變為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不斷將其應用到工作當中去,才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學習的過程就好像是從葡萄園裏采摘葡萄,隻學習不實踐就好像是隻采回來葡萄而不加工,任其腐爛一樣,原來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全部白費了。而知識的運用,就好像是把葡萄釀造成酒的過程,有些人釀造出來的酒芬芳撲鼻,有些人卻隻釀造出一般口味的酒,這就是是否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問題。
從書本上學到再多的知識,如果不把它轉化成為工作的技能,不轉化成為物質的財富,那知識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在職業化的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新知識,並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職業能力,這樣才能提升自己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否則即使你的學識有多廣,不能融會貫通於工作的實際中,那麼你也會最終一事不成。
比爾蓋茨曾經對自己的員工說過:“在我們的公司,並不乏博士,我們缺乏的是那些能把自己的能力轉化為工作創造力的人,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學以致用,把你們的學識轉化成我們公司的創造力。”
深懷著專業知識卻不會在工作實踐展示出來的員工,跟一般的員工沒有區別,他們隻是徒有懷才的虛名,把自己最好的才識浪費在青春裏,以致最後落了個碌碌無為的下場。作為一名員工,我們不但要善於學習知識,更要善於靈活運用知識,我們要把最有用的知識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最大的作用,創造最高的效益。
提升能力,才能加薪
加薪是每一個員工都希望的目標,但是加薪是要有前提的,你的能力提升到那個水平了嗎?你的能力為公司創造業績、帶來效益了嗎?
在職場上,薪水的高低是員工能力的晴雨表,員工的個人價值決定了薪水的高低。認真觀察那些公司加薪的員工,你就會發現,他們總是那些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觀念:要加薪,就先得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現實中,每個公司的老板眼睛都是雪亮的,他們比誰都清楚每個員工的工資總是跟員工的能力相匹配的。所以員工要想增加薪水,就必須先提升自己在崗位上的工作能力,為公司創造更多的財富。作為員工你隻有了解到這一點,你才能更徹底地去懂得你在為誰而工作,怎麼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職場上,我們經常聽到一些這樣的牢騷:“我幹那麼久了,為什麼還不漲工資,老板真是沒有良心。”“這個月的工資怎麼還是這麼點……”,其實在我們發牢騷的時候是否反省一下自己,我們為公司做了多少貢獻?加薪,自己能力提高了嗎?在任何的企業,加薪的機會都是屬於那些不斷進取的員工。而那些空喊加薪,卻不思進取的人最終總是難逃因為自己的不努力而種下的苦果。
李華是一名電子公司的新員工,也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正在為薪水的事而煩惱。
畢業不久他就找到了這份工作,剛上班時他對工作充滿了新鮮感,工作起來十分努力,加之有幾位老同事的指導,他已經迅速地融入工作中。但剛過兩個星期,李華工作起來就沒有剛來時那麼有勁了,因為他發現,公司裏他的工資是最低的,他心裏感覺很不平衡。於是他找到老板,要求老板增加他的薪水。
老板耐心地告訴李華,薪酬是公司經過測算確定的,他是新人,剛進企業,好多地方需要老員工指導,在他沒有為企業創造出效益之前,不能增加薪酬。
李華聽後感到萬分委屈,認為自己學曆這麼高,又這麼努力地工作,老板應該給自己加薪。在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李華完全失去了剛工作時的勁頭,在以後的工作中,他要麼消極怠工,要麼故意給上級臉色看,業績自然很差。
幾個月下來,李華沒有通過公司的考核,又被卷入了找工作的大軍中。
加薪是每一個員工都希望的事情,但是加薪是要有前提的,你的能力提升到那個水平了嗎?你的能力為公司創造業績、帶來效益了嗎?李華的加薪未果以及最後的失業,是自己對加薪的認識不足造成的。他沒有認識到加薪的前提是自己能力不斷的提升,不斷地為公司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今天,很多剛踏入職場的畢業生,他們對自己有著很高的期望,覺得自己學曆高,應該馬上得到高薪。但實際上,他們的工作經驗相對缺乏,工作能力還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高,並不能給公司創造出多大的價值。
所以不管你在哪個崗位,幹什麼樣的工作,你都應該先放下你“能力”的架子,在工作生活中磨練自己工作的真能力,把你的學力轉化成你真正的硬實力,才能得到公司和老板的認可,你也就為自己爭取位置加薪的機會了。
卡特和詹姆斯剛進公司的時候都是普通的員工,但是三個月後,他們之間的差距就拉得很大了,卡特對他所負責的產品的業務流程、配置了如指掌,而詹姆斯隻能稱得上“勝任”,總是三天兩頭地犯小錯。
後來,卡特兼做開發與實施工作,經常是上午在公司製定工作計劃,下午到現場去監督實施,他總是忙忙碌碌地學著去處理公司的很多事情。他在工作中為公司創造了豐厚的利潤。因此,公司也大幅度地增加了他的薪水。
卡特的高薪完全是他自己爭取來的,他的能力和他的高薪是成正比的。
所以,若想為自己加薪,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主動地努力工作,努力將自己的價值提升上來。薪水永遠是暫時的,自我價值才是持久永恒的。人生並不是隻有現在,還有更長遠的未來。如果眼光隻盯著溫飽,得到的永遠隻有溫飽。把眼光放遠些,提升自我,高薪自然離你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