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瘋狂市場裏的貪婪和非理性
一個被過度炒作的市場終將背離其真正的價值。當初上證綜指在1000點位以下的時候沒人敢進,還被人痛批其製度不合理。現在股指一次次創新高,股價一次次被刷新,人們卻還在打破了頭競相往裏擠。投資途徑的嚴重匱乏使得進入2008年後的中國股市行情將依舊一片火紅。雖然股市的圍城現象嚴重,但在一大批股民因為股市漲幅太高而開始出局的同時,大量新股民才剛剛幡然醒悟,開始踏入股市。早在大牛市行情剛興起時,他們的心態一直很好,隔岸觀火。然而,耐心等待的結果是白白坐失了一波波上漲行情。就在他們一次次錯誤判斷市場,踏空行情時,他們眼見著當年和他們一起平起平坐的親朋好友,因為踏準了長牛市的節律,一夜暴富了,為此,他們垂涎得都快要發瘋了。
時間推移至2008年。這些早年在中國股市大牛市伊始時還對當年股市大跌心有餘悸而自我邊緣化的局外人,此時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他們再也無法這樣空等下去了。不投資使他們成了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最長的這波牛市的最大輸家,現在該是輪到他們殺入股市翻本的時候了。他們不理會“股價已高,風險已至”的任何善意的警告,一頭栽進了股市。在瘋狂上漲的牛市裏,這些股民忘記了風險,賭徒心理暴露無遺。
越來越多的炒股大軍跟風似地加入到股指已被推得很高的股市行列裏來了,加劇了股票供求上的不平衡。華爾街有一句名言:“市場是由兩種力量驅動的:貪婪和恐懼。”在美國著名金融學家希勒教授看來,在投資市場,投資者的從眾心理必然使得後來的投資者不斷地重複做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如果這種力量是樂觀或貪婪的,那麼市場就會持續繁榮;反之,如果這種力量是悲觀或恐懼的,那麼市場就會轉頭向下。而且,在市場繁榮時,投資者往往都會健忘以往市場崩盤時的慘痛教訓。因為市場的繁榮不僅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期望,而且也會使得已經進入了股市的投資者哄抬或操縱市場的價格,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這種從眾行為的循環往複,就會產生出一種無限的放大機製,推高股價不斷向上。
大崩盤的前車之鑒
中國從未有過資本市場大崩盤的經曆,許多國內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新生代投資者,不知道大崩盤為何物以及由大崩盤引發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後果將是什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地域上說都是一次離中國最近的大崩盤危機,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各國幾乎都被卷進去了,中國卻僥幸得以逃脫。這是因為在這之前中國金融資產從未對世界開放過,中國金融市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而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已深深融入到全球經濟之中,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資本市場的聯動性越來越強。在資產價格狂漲暗藏世界性危機的形勢下,任何一個不大的衝擊都可能變成引發一次世界性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導火線。而一旦危機來臨,亞洲是重災區,中國則首當其衝。
任何一次危機的逼近幾乎是沒有任何先兆的。當早年那些將巨額資金投入中國的國外投資基金再次成群結隊采取統一行動,突然將巨額資金撤出的時候,危機使形成了。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這種情況。資本外逃使相關國家經濟衰退,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一夜之間,財產大幅縮水。
正因為中國從未有過大崩盤的稚嫩經曆,使得全國上下動員因應可能突發而至的大崩盤危機帶有怎麼說都不過分的緊迫性。這樣說並不意味著中國需要來一次真正的金融危機,但中國應該補上“大崩盤”風險這一課,加強對於投資者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