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怎樣與下屬辦事(1)(1 / 3)

做為領導,隻有和下屬搞好關係,贏得下屬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屬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職盡責地工作,竭盡所能地幫自己辦事。

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自己,那麼自己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關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一、與下屬辦事應建立威信基礎

威信,也就是領導者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吸引力、影響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集體向心力,它是領導者做好工作的保障,也是領導者和下屬愉快辦事的基點。領導者的威信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別人捧起來的,也不是領導職權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實踐而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的。當作為領導者的你在實踐活動中顯示出自己的品德和本領時,你才能為下級和群眾所了解,人們也逐漸地對你產生一種看法。如果這種看法是表示信賴,你就會逐漸在人們心目中形成一種威望,這時就可以說一個領導者在自己的崗位上,確立了自己的威信。由此可見,領導者在群眾和下屬中的威信,靠上級封不出來,靠權力壓不出來,靠自己吹不出來,耍小聰明騙不出來,而隻有靠自己的實際行動,才能逐步樹立起來。具體地講,領導者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有下麵一些途徑。

1.以品德取威

這個“品德”既包括政治品格,也包括道德品質。除了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眼光外,還要堅持原則,秉公執政,辦事公道,賞罰分明,不做“老好人”;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清正廉潔,不以權謀私;不玩弄權術,不搞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瞞上壓下;道德高尚,品性正直等等。

如果領導者能在這些基本方麵做出表率,就會成為下屬的楷模,它比任何東西都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行不從”,說得真是又簡明又透徹。如果領導者利用職權,違法亂紀,損公肥私,他的威信就會蕩然無存。俗話說:“無私功自高,不矜威更重”,一個品德高尚、大公無私的領導者,肯定會得到下屬的尊敬和佩服,威望自然會越來越高。

2.以學識取威

也就是說,一個領導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素養,在知識化、專業化方麵達到較高的水平,成為本部門本專業的內行,如此才能享有較高的威信。

今天,一個領導者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較高的業務水平,甚至不學無術,卻還要在有專業知識的下屬麵前指手劃腳,很難設想會有多少人佩服他。

一個學校的校長上不了講台,一個醫院的院長對醫術一竅不通,他的威信又從何而來呢?領導者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不僅能運用它領導好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而且還能與部下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這樣的領導者,還有誰不敬佩和信服呢?

3.以才幹取威

這裏的“才幹”,不是指科學家、藝術家的“才幹”,而是指領導者的領導才幹、領導能力,它集中體現在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上,如預見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演講能力等。一個才華橫溢的領導者可以使人產生一種信賴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困難和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下屬和群眾也會同心同德跟著他去戰勝困難。這方方麵麵的能力,是通過領導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

就拿講話來說,如果一個領導者語言生動、流暢、簡煉,邏輯性、說服力、感染力也很強,群眾就會認為他是一個思想深刻、知識豐富、水平很高,對本單位有深刻了解的領導。如果他的講話既膚淺又枯燥,言之無物,拖泥帶水,甚至前言不搭後語,常常說錯話,念錯字,不僅不能給人以任何啟發和鼓舞,反而覺得聽他講話是活受罪,就會給群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人感到這個領導者水平太低,講一段話尚且如此,處理一個重要問題,做一次重要決策,怎麼可能做得更好?所以,誰要想贏得威信,誰就必須刻苦鍛煉,在增長才幹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