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怎樣與朋友辦事(1)(3 / 3)

倘若你的傷害是無意的,傷害的程度又不大,這時,你立即去補償,一般都能化解矛盾,不致釀成大禍。怎麼補呢?一是趕緊說對不起,趕緊降下身份,將自己的麵子甩到地上踩幾下,這樣,一損對一損,算是扯平。二是如果對方的麵子本來就大,便隻好自己打耳光,罵自己有眼不識泰山。總之,是以貶損自己,相應地來抬高對方,補償他的麵子。

麵子像人的衣服一樣,可以遮掩身價,麵子可以作偽,但情感卻是真實的。麵子有大有小,情感亦有深有淺,但情感的大小不以麵子的大小為轉移,隻以內心的體驗為依據,因而比麵子更真實。出於麵子而為人辦事,難免敷衍,或盡力不盡心;出於情感而為人辦事,則會盡心盡力,兩肋插刀。所以,善用麵子,是為了讓朋友欠你個人情,如果這人情是真實的東西,就不怕他辦事不盡心,不盡力。

三、托朋友辦事前,自己先要吃點虧

在共同的利益麵前,朋友想暗地裏為自己多爭一點。這時,你應該怎麼辦?

陳囂與紀伯為鄰,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將隔開兩家的竹籬笆,向陳家移了一點,以便讓自己的院子寬一點,恰好給陳囂看到了。紀伯走後,陳囂將籬笆又往自己這邊移了一丈,使紀伯的院子更寬敞了。紀伯發現後,很是愧疚,不但還了侵占的地,而且還將籬笆往自己這邊移了一丈。

陳囂的主動吃虧,讓紀伯感到內疚,他產生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覺,這就欠下了陳囂一個人情,即使他還了這個人情,但是每當他想起時,他還是會欠疚,還是會想報答紀伯。

想請朋友辦事,就要讓朋友欠個人情,而自己吃虧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不管是大虧,還是小虧,對搞好朋友關係都有幫助,你要盡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皺眉。尤其是大虧,有時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沒有幾個人會不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做人,善於吃虧的經曆。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岩亦想走這條路子。

王有齡是杭州一介小官,想往上爬,又苦於沒有錢作敲門磚。胡與他亦稍有往來。隨著交往加深,胡雪岩發現王有齡並非平庸之輩,便有意深交。

王有齡對胡說:“雪岩兄,我並非沒門路,隻是手頭無錢,十謁朱門九不開。”

胡雪岩說:“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齡說:“我富貴了,決不會忘記胡兄。”

胡雪岩變賣了家產,籌積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岩仍舊操舊業,對別人的譏笑並不放在心上。

幾年後,王有齡身著巡撫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岩,問胡有何要求,胡說:

“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困難。”

王是個講交情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的店中購物,胡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

除了本身的經商才智,胡的成功還靠他的練達的社交能力,他善於製造機會和利用機會,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虧,令朋友信賴他的寬厚和真誠。他也深知,今天,他給朋友的是一滴水,他日,朋友將以湧泉相報,古人早就說過,“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瑤琚”,胡就是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得利的。

虧,不能亂吃,有的人為了息事寧人,去吃虧,吃暗虧,結果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孫權就是這樣,為了得回荊州,假意讓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結果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權賠了夫人,又折了兵,荊州還是在人家手中。這個虧未免吃得太不值得。

虧,要吃在明處,至少,你該讓對方“瞎子吃湯元——心裏有數”,陳囂與紀伯的例子就告訴我們這一點,陳囂啥都沒說,紀伯卻心知肚明,才會改過。

智者說: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則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虧,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卻欠了你一個人情,在友誼、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個籌碼,這是比金錢、比財富更值得珍視的東西。所以,古人都說:“吝於財者失所親。”吃虧,會讓你在朋友眼裏變得豁達,寬厚,讓你獲得更深的友情。這當然會使朋友更心甘情願幫助你,為你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