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忠實是忠實於精神,絕不僅是文字本身。倘若把滑稽的作品譯得一本正經,毫不可笑,或把催人淚下的原作譯得完全沒有悲感,則字麵無論多麼忠實,一個零件不丟,也算不得忠實。(2 / 2)

風格毋寧說是文學作品的氣質,是否能再現原作風格對文學翻譯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蕭乾既強調忠實原作精神,又十分注重譯文對原文風格的傳達,譯什麼不用自己的風格,而是盡量表現原作的風格。亨利菲爾丁喜歡反語諷刺,他的《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通篇全是反語。蕭乾自己創作的《紅毛長談》從頭至尾也都是用反語諷刺。《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的反語諷刺風格在他的譯筆下,幾乎不差毫厘。

蕭乾翻譯《好兵帥克》和《湯姆瓊斯》也是如此,他比較了解捷克人幽默感,更熱愛英國式的幽默。他能在理解原作情節、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心理狀態,以及對話語氣的同時,保存原作幽默、諷刺現實的風格。《培爾金特》這部諷刺寓言劇,幻想、象征、諷刺、寓言和哲理的啟示交織一起。蕭乾像易卜生一樣,對生活、對人類有一份真誠、熱烈的感情。他在翻譯過程中,準確理解了這部詩劇的劇意,保持原有情調、氣氛的同時,很好地表現了劇作的思想、感情。但令蕭乾感到遺憾的是,他沒能以詩的形式翻譯這部詩劇。不過,他的散文翻譯同樣具有詩劇的韻味。

可見,文學翻譯必須首先是文學。譯者除精通外文,還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蕭乾甚至覺得,理解在翻譯中隻占4成,而表達卻占到6成。高質量的譯文不僅要求在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上與原作一致,而且在譯文的文采、風格上,也要與原作近似。這就要求翻譯的語言、格調得隨作品而異,給兒童看的書,得用孩子語言,譯哲理作品,筆下帶點哲理味,譯笑罵文章有點鋒芒。比如,他在翻譯《裏克柯幽默小品選》時,故意去學裏克柯的“油腔滑調”,語言生動、俏皮,令人發笑。翻譯通俗的散文讀本《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時,力求盡量使用兒童的語言,明白曉暢,天然率真,清新優美,盡顯英國隨筆風格。他隻要感到合適,該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對什麼方言全來者不拒,方言裏有些獨特的表現方式,妙不可言,光用普通話和北京話有時會使文章缺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