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少有成就的畫家都是從素描桌上的蘋果起步。他們學會了準確地抓形象,勾勒光影。我決定用白描手法,在名勝前做文字寫生。這種文字寫生一定要抓住外在事物在自己內心的反應聯想,光抓形體意思不大。《雁蕩行》正(3 / 3)

蕭乾對“靈峰道”的描寫接近純然記遊,他用一支濃彩的畫筆,把嶙峋怪石,峻峭危崖,如水墨畫般呈現在讀者眼前,像“鐵城鎮”和“老猴披衣”的風采,即便“鴕鳥峰”、“寶印峰”、“金雞峰”、“伏虎峰”、“觀音洞”等一筆帶過,也使人感到如臨其境。

下雨了,靈岩諸峰多在雲霧中。蕭乾偕旅伴坐了轎子去欣賞瀑布奇觀。“羅帶瀑”、“梅雨潭瀑布”、“西石梁瀑布”、“大龍湫瀑布”、“燕尾瀑”,氣勢磅礴,飛流直下。“羅帶瀑”在蕭乾筆下異常壯觀美麗:“她隆隆地咆哮,潰湧,抖出一片白煙,用萬斛晶珠閃出一道銀白色的狂顛。然而憑她氣勢怎樣浩蕩,狂顛中卻還隱不住忸怩,娉婷,一種女性的風度。看她由那丹紫色的石口湧出時是那般凶悍暴躁,瀉下不幾尺便為一重岩石折疊起來。中股雖急迅不可細辨,兩邊卻迸成透明的大顆水晶珠子,順著那銀白色的狂顛,墜入瀑下的清潭”。現代散文家中以白話寫山水若此尚不多見,蕭乾一掃舊式文人的陳詞濫調,憑借新奇、豐富的想象,如把“羅帶瀑”形容為一個“震怒的絕代美人”,運用全新的語言,創新了遊記文學的寫作。另外,他在這裏讓尾隨轎夫爸爸的13歲小姑娘,抱運幹柴的羞怯的小道姑,為遊客端茶送水的善良老人,給瑰麗的山水增添人情活趣。他們是雁蕩山人,有著雁蕩寬廣的胸懷,過得卻是一種清苦、辛苦的生活。

“那隻纖細而剛硬的大手”開頭的景致很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園了:亮的小溪,油綠的稻田,浣衣的婦人,哼著俚俗小調在河灘上洗腳的牧羊女。蕭乾甚至覺得,餓得發慌的年代,像這樣的村莊世界上都不見得有幾個。去佛頭村的路上,他看到溪畔停了一頂花。新娘子端莊地坐在轎裏,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著山叢出神。那裏,誰為這十八九歲的少女安排了一份命運,像那座遠山一樣朦朧渺茫,也一樣不可挪移嗬。

“散水岩”是那麼的美麗,背景秀美,竹林蓊鬱,紫色的巨崖拔地而起,瀑布懸空垂落,搖搖晃晃的修長倒影,映在腳下碧綠的潭水中,好像貫穿天地的一道銀流。散水岩是被一隻纖細而剛硬的大手揉撮得稀碎的瀑布,仿佛從空中飄散下的白玉珠屑,曳了孔雀舞裳,輕盈而歡快地遊蕩,最後墜入下麵的清潭。

遊完散水岩,旅人們為湊熱鬧,順路走進一家正辦喜事的農家。靦腆的新娘剛巧是溪邊那花轎裏的“俏人家”。她滿臉淚痕,不住地哽咽著,直直垂立在牆角。新郎還是個不過十四五歲的孩子,羞怯,呆板,生了一對殘疾的斜眼。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在為那女孩抱屈,蕭乾的胸間也覺得一陣鬱悶。這不僅是一個少女的悲哀和不幸,它反映出至少在那一地區,她那一代人依舊生活在愚昧的狀態中,默默地忍受著封建婚姻製度對心靈的摧殘和精神的扼殺。生活是否幸福,純然聽命運的安排。這樣看來,那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道姑,倒是幸運的了。

蕭乾是有意在這組山水通訊中,描述自然與人性的不和諧,讓讀者在心的重壓下去感受自然的美。這篇散文舒緩委婉,幽麗雋永,以娓娓道來的親切語氣,描繪了雁蕩山引人入勝、變幻無窮的自然風光和雁蕩人多側麵的現實生活,抒發吟詠自然的神奇美感。辭藻精美,色彩濃鬱,富於音節的節奏感和繪畫的色彩美,意境清澈透逸,感情真摯繁複,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給人以高度的審美享受,真是一篇難得的現代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