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武怒氣衝衝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於報告。
單於把蘇武關在地窖裏,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麵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饑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饑。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單於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裏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於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於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於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麵,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於,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禦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麵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單於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裏拿著光杆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蘇武作為一國之臣,在關鍵的時刻沒有背叛自己的國家,沒有失去自己的氣節,他的忠誠贏得了世代人的感動。從這個的故事可以得知,作為企業的員工,我們需要的也正是這種“可以托六尺之孤”、“臨大節而不可多也”的氣節。隻有這樣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的忠誠,一名經常表達自己對公司忠誠,但是一到考驗他的時候就無法實現自己承諾的人,絕對不能稱得上“忠”。做人要有氣節,在遭遇困難的時候不辱使命、在麵臨誘惑的時候不會倒戈相向、在企業最需要你的時候敢於挺身而出、仗義執言,這就是“忠誠”的內涵,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名忠誠的人。
員工思索
1. 你認為你在職場中經受過的最大的考驗是什麼?
2. 如果處在企業的危機關頭,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