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不患無位,患無以立(2)(1 / 1)

怨天尤人是弱者的表現,一個人遇事愛抱怨的人隻會給別人提條件,為自己找借口,而不是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抱怨是滋生問題的根源。一個愛抱怨永遠也看不到自身的缺點,不懂得反求諸己,當然,這樣的人永遠隻能在問題中打轉,在困境中掙紮。因為,正如一位智者所言,“困境往往是自己造成的,問題的根源往往是我們自己。”從前有一個村子,在村子西邊的樹林裏住著貓頭鷹,於是人們總是想方設法要趕走貓頭鷹。貓頭鷹感到十分苦惱,它從這個窩挪到那個窩,可挪到哪個地方都不受歡迎,總聽到人們責怪和斥罵的聲音。貓頭鷹竭盡全力向東方飛了3天3夜才肯停在途中的林子裏休息。一隻斑鳩看見貓頭鷹那副又沮喪又疲憊的樣子,很是奇怪。斑鳩問貓頭鷹說:“你累成這個樣子,你要去幹什麼呢?”貓頭鷹說:“我想搬到很遠很遠的東方去住。”斑鳩說:“為什麼呢?”貓頭鷹說:“西邊的人太難相處了,他們都討厭我,說我的聲音難聽,我在西邊實在住不下去了,非搬家不可了!這次我下決心搬到遙遠的東邊去,離西邊越遠越好!”斑鳩說:“搬家就解決問題了嗎?依我看,不管你搬到哪裏去,都是一樣的結果。貓頭鷹皺起眉頭問:“那為什麼呢?我離開他們還不成嗎?”斑鳩說:“如果你不能改變你那難聽的聲音,你即使搬到最遠的東邊,也同樣不會受東邊人的歡迎。”寓言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與其抱怨外界的環境,不如冷靜下來看看是否問題出在自己的身上。“不怨天,不尤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出困境。鄧亞萍這個名字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自她1986年拿到第一個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開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在短短的11年間,她一共在各種全國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賽中拿到153個冠軍,其中尤其從鄧亞萍的成長之路來說,坎坎坷坷,曆盡磨難。她在河南鄭州市體委任乒乓球教練的父親認為女兒是一塊搞體育的好料,於是,父親便精心地培養自己的女兒。5年過去了,鄧亞萍在父親的教導下,乒乓球技術已達到上等水平。父親將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隊去深造。然而,去後不久,卻因為個兒矮,手臂短,沒有發展前途而被退了回來。但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倔強的鄧亞萍並未因此而怨天尤人相反練得更加刻苦。1986年是鄧亞萍人生重大轉折的一年。那一年,年僅13歲的她,臨時頂替河南省代表隊一名生病的運動員參加全國乒乓球錦標賽。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矮個姑娘爆出了此屆乒乓球賽的最大冷門:接連擊敗了當時很有名氣的國手,一舉登上了冠軍寶座。賽後,這位曾被判為“無發展前途”的小姑娘,成了當時國家乒乓球隊副教練、女隊主教練張燮林手下的一名女弟子。從此,鄧亞萍經過各次大賽的曆練,最終登上國際乒壇女霸主的寶座。鄧亞萍有一段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話她說:“我並不相信命。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裏。有人說我命好,為世界乓壇創造出了一個‘常勝將軍’的奇跡。我覺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會將冠軍的桂冠戴在一個未真誠付出汗水、淚水、心血和智慧的運動員身上,我自己滿身的傷病就是證明。”從鄧亞萍的成功經曆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我們都會有遭受打擊和不公平待遇的時候,這樣,一味的抱怨並不能讓你成功,隻有堅韌不屈的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來突破困境,像孔子所說的那樣,“不怨天,不尤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為自己贏得機遇,始終以一個強者的姿態,去征服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個個困境。

員工思索

1. 在工作中你時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嗎?

2. 如何在工作中避免“怨天尤人”的情緒出現?

先升值,後升職

典籍原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子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