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追隨孔子的足跡做一名職場勇士(2)(1 / 3)

一個人身上一旦有了使命感,一般來說都會意誌堅定,克勤克儉地執著奮鬥。但人與人是不同的,太過沉重的擔心反而會把一些人給壓垮。看來,一個真正能成就大業的人,除了傲視萬事的勇氣之外,更要有堅韌作後盾,才能負重任行遠道,實現自己心目中的宏圖大業。十幾年的流亡生活,孔子的遊說沒有被任何國君所接受,卻到處受冷遇,甚至招致謾罵、圍攻,但他卻從未消沉、頹喪,而是堅定不渝地去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傳播自己的學說。孔子六十八歲才重新回到故鄉魯國,但厄運並未放過這位老人:先是他寄寓全部希望的唯一繼承人--他的兒子伯魚病卒;接著,第三年,他最鍾愛的弟子顏回夭折;第四年,子路死於非命……接踵而至的打擊雖也曾讓他悲歎:“天喪予!天喪予!”但並未把他打跨,相反,在人生最悲痛最寂寞的時期,他卻一方麵著書立說,一方麵培養了一大批肩負下一代使命的優秀官員和學者,完成了他永不磨滅的大業。麵對挫折,他誌行堅韌,既不怨天,也不尤人。 堅韌是指人在麵對喪失、困難或者逆境時的有效應對和適應。它是一種人的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展現,不僅意味著人在重大創傷後或應激之後能恢複最初狀態,在壓力下能頑強、持久、堅韌不改,更強調人在經受磨難後的成長和新生。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亟須的人才,是意誌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體是那些天資一般、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的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資過人。”其實他這種說法代表了大多數管理者的用人標準:除了忠誠以外還應加上堅韌,具有堅韌的人能夠經受挫折。決心固然寶貴,但有時會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惟有借助堅韌,方能長驅直入,無人能敵。永不屈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獲得成功的基礎。許多企業老板都有一個感慨:許多青年人的失敗都可以歸咎於恒心的缺乏。的確,大多數年輕人頗有才學,具備成就事業的種種能力,但他們的致命弱點是缺乏恒心、沒有忍耐力,追求急功近利,心態很浮躁。所以,終其一生,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他們往往一旦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難與阻力,就立刻退縮,裹足不前,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擔當重任呢?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為自己贏得美譽,讓周圍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裏,就一定會做成。所以,堅韌是員工的最優秀品質。有位成功金領人士說過:“努力或許不一定讓一個人成功,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定會使人成功。”持之以恒是人人應有的美德,也是完成工作的要素。一些人在和別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起先是共同努力,可是到了中途便感到困難,於是多數人就停止合作了,隻有那少數人,還在勉強維持。可是這少數人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工作中再遇到阻力與障礙,勢必也隨著那放棄的大多數,一起失敗。所以,隻有堅韌勇敢的精神是寶貴的,具有這種精神才能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實現成功的願望。

員工思索

1. 你做事常常半途而廢嗎?

2. 怎樣理解職場中的“堅持”精神?

勇謀兼具助你順暢前行

典籍原文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

經典導讀

孔子的弟子子路對孔子說:“老師!假使你打仗,你帶哪一個?你總不能帶顏回吧!他營養不良,體力都不夠,你總得帶我吧!”孔子聽了子路的話卻笑了,他不由地罵子路說:“像你這種脾氣,要打仗絕不帶你,像一隻發了瘋的暴虎一樣,站在河邊就想跳過去,跳不過也想跳,這樣有勇無謀怎麼行?看上去一鼓作氣,很英勇的樣子,大有一副慷慨赴死的淩然氣概,但是這種做法實在是去冤枉送死。真正成大事的人必須要有勇有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