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科幻小說中的外星生命題材的作品,是非常有趣味的一件事情。
一方麵,沒有科幻作家否認外星生命的存在。這其實是人類孤獨感的一種強烈反映。人類隻是孤懸在這樣一顆最後必然走向終點的藍色星球上,這與一個人獨自生活在孤島上的狀況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這種境況下,沒有同類出現時必然會盼望其出現;但到同類真正出現時,又會產生許多恐怖的揣測。這又與人類視他人為地獄的心理定式有關。
所以,科幻小說與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人大多是富於侵略性的,是我們的敵人,他們的出現就是為了毀滅地球文明。這些外星人身上,總是最文明的因子與最野蠻的因子混合在一起,而成為一種我們難以理喻的生命體。這種外星人的形象,從威爾斯的濫觴之作,即已經基本定型,但讀者難免產生疑問,如果外星人都如此強大而好戰,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苦苦尋找他們?
還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與同名小說《外星人E.T.》塑造的外星人形象令人耳目一新,使我們看到了與另類生命溝通的希望。也許,這種外星人才是我們真正希望的那一種:足夠的智慧與善良;同時,他們孱弱的身體也給了相信體力的地球人足夠的安全感,從而使我們輕而易舉就喜歡上他們。
《外星人E.T.》裏那個智能超常而體質孱弱,似乎是與天地同在的外星人形象,才是能夠與我們共存於宇宙的智慧生命,才是我們盼望的那種好鄰居。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科幻小說讓我們見識的仍然還是窮凶極惡、極富侵略性的外星人或外星生命形象。比如,根據海因萊因小說改編的電影《星河戰隊》,就以現代化的製作方式,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種外星生命——“蟲人”的形象。這種形象也出現在電影《迷失太空》裏。所以,很多善良的讀者對此感到失望,但是,生命的原則就是競爭,如果沒有競爭,就沒有進化,這是我們從科學那裏得到的答案。有時,科學就是科學,它一點也不顧及我們的天真與美好想象。
而根據傳聞造出來的外星人卻是一種類人的,沒有毛發,睡覺也不會閉上一雙又大又亮杏仁眼睛的可愛形象。而最終的定論當然要等到真正發現外星智慧生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