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機器人(1 / 2)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機器人這個詞條的定義是:在科研或工業生產中用來代替人工作的機械裝置。

值得科幻作家們驕傲的是,連機器人這個名詞,都出自於科幻作家的創造。大家知道,這個人就是捷克作家恰佩克。恰佩克並不是憑空就創造出了這個詞彙,就在他和劇作《羅薩萬的萬能機器人》的誕生之地布拉格,早在中世紀時代就流傳著一個相當樸素的類人機械的故事。猶太教的宗教首領拉比用黏土造了一個人來保護城中的猶太居民不被迫害,這個泥人叫高樂姆,由額頭上的一塊寶石進行控製。如果沒有這塊寶石,高樂姆就是個泥人,但有了這塊具有神秘控製功能的寶石,它就能像人一樣行動,並獲得超人的能力。當然,這個故事對於挑剔的科幻迷來說,肯定算不得一個合乎科幻小說定義的東西。我們在此做這樣的援引,是想指出,文化上的連續性對於科幻文學創作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正因為這個原因,恰佩克的創作,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恰佩克創作最早有關機器人的故事和創造機器人這個詞彙是在20世紀初葉,而真正的機器人出現大約還要到半個世紀以後。1954年,美國人德沃爾成功地設計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編程控6的機器人實驗裝置,並為此申請了專利。1959年,第一台機器人產品UNIMATE(意思是萬能自動)在美國誕生,直到今天,這種機器人仍然運用於多種工業領域。

這種類型的第一代機器人,也被稱為示教再現型機器人。所謂的示教再現是由人事先編製程序,讓機器人完全按照指定的操作方式進行操作。這種機器人沒有一點智力,隻能準確“再現”事先預設的規定動作,自動進行重複作業。大多數工業用機器人、遙控操作機器人都屬於這一代機器人。

第二代機器人則對外界的環境的變化初步具備了感覺能力,又稱為應型機器人。它的大腦能對通過傳感器獲得的感覺信號進行簡單的判斷並經過適當的控製完成相應的決策。

第三代機器人才是真正引起科幻作家和更多人關注和憂慮的那一種。這代機器人被稱為智能機器人,即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它能感受更多的信息,不僅能做出一般的判斷,甚至於具備了記憶、推理等決策能力。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智能機器人是一個集中各種高技術的係統工程,其目標就是用各種機器建立起一種“人”的模型,離開目前的技術現實,回到人類的想象力。在那個叫高樂姆的泥人故事裏,有兩個要素值得我們加以特別的關注:第一,通過一個裝置(在這個故事裏是一顆寶石)的打開或關閉對一個機器人進行控製;第二,機器人具有超人力量,一旦失控,甚至會威脅到製造者本身。這兩個要素直到今天,還在有關機器人題材的小說中發揮作用。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總指望這樣的理念對科學家們的設計與發明多多少少有些影響,換句話說,科幻作家從根本上還是站在人文立場,而不是純粹以科技進步作為唯一的歸宿。他們希望科學界的從業人員能夠對科學進步帶來的倫理問題,以及對世界構成秩序的衝擊進行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