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怪獸9(3 / 3)

他稍微喘了口氣,就開始扳動控製樞紐,直至把閘門全都打開。1小時後,這一帶就會變成一處澤國了。勞斯迅速地往回跑,跑了一半距離時,卻猛然感覺到有一隻螞蟻不知怎地已經鑽過了防護衣,並隔著內衣狠咬。勞斯知道現在對那隻螞蟻是沒有辦法的了,隻有迅速跑回人群裏才能消滅它。還剩下30米了,但螞蟻卻咬穿了幾層內衣,並狠狠地往他背上咬了一口。

痛徹心肺的疼痛使勞斯眼前一花,幾乎摔倒。他用巨大的毅力堅持著,剛一定神,螞蟻的第二下、第三下啃咬……使他暈倒在地。就在這時,場長和另外兩個穿上防護衣的小夥子同時衝出去,把勞斯救了回來。

勇敢的勞斯被救醒了。他和夥伴們坐在木船上,看著淹在大水裏的千千萬萬隻螞蟻,感慨地說道:“我們終於戰勝了它們,雖然代價巨大,但畢竟是勝利了。”

這種螞蟻,是著名的南美洲食肉蟻。每過一段時間便會繁殖成片,浩浩蕩蕩,勢不可當,然而,人類終有辦法整治它們。

能發電的魚之謎

鰻身體形長,極似鰻鱺,長度達六七尺,分布在南美洲的河川中,尤以亞馬孫河流域最多。它的尾部兩側各有兩個發電器,並由脊髓發出的大量神經通入發電器內,能控製發電器發出不同強度的電流。

相信你一定認為最早發明電的是我們智慧的人類。然而,你錯了,自然界早在億萬年前,就已經有不少動物成為利用電能的先驅者了。這就是一批體內裝有“活的發電機”的電魚。電魚素有“活電站”之稱,它們自己發電,有的利用電能來尋找、捕捉食物;有的則通過放電發出信號取得彼此間的聯係。你不能否認,電魚是自然界中最早利用電能的先驅者吧。

電魚是能發電的魚的總稱。有電鰩、電鯰、電鰻、長頜魚、瞻星魚等,大約有五百種,已經詳細研究過的就有20多種。它們有的生活在海洋,有的棲息在江河湖泊裏。據測量,非洲電鯰能產生350伏特的電壓;生活在北大西洋的巨電鰩,能產生50安培的電流、60伏特的電壓,電功率可達3000瓦;南美的電鰻能發出高達886伏特的電壓。電魚為什麼能發電?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問題。如果簡單地來回答,就是因為電魚體內有一架“活的發電機”,恰如一個具有“電極”的伏安電池。魚類學家曾對電鰩做過詳細的解剖研究,發現在電鰩的鰓囊和胸鰭之間,每邊有一個發電器,電流就是從這個發電器裏發出來的。發電器由許多纖維組織隔成若幹六角形柱狀的管,管中貯有五色的膠狀物,並由隔膜把它分成許多小室。每小室中有一個扁的電板,電板上有一束神經末梢,是由一支從腦通到發電器的神經分支出來的,電板有末梢神經的一麵為陰極,另一麵是陽極,電流方向是由陽極流向陰極。它發出電力的大小,不僅與電板的數目有關,而且還決定於魚的個體大小和強弱。巨電鰩有一千個電板串聯成“排”,再有兩千個這樣的“排”並聯起來,形成一個天然電池,由此產生大電流和高電壓。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電池——伏打電池,就是根據電鰩的發電器官為模型而設計的。

電鰻身體形長,極似鰻鱺,長度達六七尺,分布在南美洲的河川中,尤以亞馬孫河流域最多。它的尾部兩側各有兩個發電器,並由脊髓發出的大量神經通入發電器內,能控製發電器發出不同強度的電流。它發出的最大電壓達800伏特以上,在水中的有效範圍達3米~6米,當地不少涉水者,因不小心觸及電鰻而被擊暈,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被淹死。

電魚放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獵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但也不盡然。電鰻放電也是對氧的需要,因此,它能在死水中生活。美國的科學家曾發現電魚中的一個新品種——玻璃魚,它發出的電波能像蝙蝠發出的聲納信號一樣,一碰到目標物,電波便會反射回它的身邊。這種信號可以幫助玻璃魚在夜間遊動,尋找食物,躲避敵人,也能用來進行通訊;它們常常改變電信號的頻率或強弱來傳達報警等各種信息。電刀魚則隻在自己的電力範圍內遊來遊去,在它們的電力範圍內,任何挑釁者都會被電力擊退。

電魚放電時,消耗體力很大,顯得十分疲勞,需要很好地休息,才能恢複原來的發電能力,不能連續不斷地放電。不過,電魚何時放電,電量多大,放電時間多長,自己完全可以控製。一百多年前,印第安人捕捉電鰻時,常把馬和騾子趕到水裏,讓馬蹄的喧鬧聲把電鰻趕出來放電,待電鰻筋疲力盡時才用小標槍去捕捉這些大魚佐餐。這種捕捉方法,代價很大,因為很多馬和騾子被電擊死了。電鯰死後,還能發出電流,埃及的居民曾用它的電來治療精神病。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對各類生物的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會發出電流,包括人類自己。不過這種電流極其微弱,不易被人們覺察到。人們為了研究生物電的強度和變化的規律,已經製造了許多靈敏的儀器,如心電圖儀、腦電儀等來記錄人心髒和大腦的活動規律。另外,“活的發電機”——生物電池,也已受到科學家的注意。可以想想,隨著仿生學的迅速發展,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夠模擬電魚的發電器官在海中發出電來,很好地解決船舶和潛水艇的動力問題,以及為宇宙飛船建造一種電力設備。

這些,還有待於人們依靠科學,來完成這個偉大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