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守望者的幸福50(2 / 2)

母親要回鄉了。臨走時,母親對我說等到秋收完她再進城來,她說那時土豆,白菜和蘿卜都成熟了,她要多背一些來。

我心疼地看著母親,卻不敢說出拒絕的話,我笑著對她說:“媽,不要都背進城來,我吃不多少,家裏要留足了。”母親被我的話逗笑了,一臉幸福。而我看著母親黑紅的麵龐、花白的頭發,眼淚卻幾欲墜落。

我知道,對於兒子,母親早已習慣了自己的奉獻。背著幾十斤的蔬菜,走幾裏遠的村路,然後坐半天的車進城,這在母親的意識裏,絕不會是負擔,卻反而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兒子能吃到自己種植的蔬菜。

天下的母親都如這般。她們總是在對子女的奉獻中找到幸福與滿足,在母親的心裏,我們孝敬她們的最好方式不是給予她們什麼,而是能經常向她們“索取”些什麼。

母愛總會贏

他很少談起他的母親。

有一次,他的一位最親密的朋友同他談到了這個話題。他沉默了半晌,看似輕描淡寫地講述了自己與母親的三個片斷。

小時候,母親對自己要求特別嚴厲。有一天,他同本村的二狗子發生了爭執,一怒之下用石塊把二狗子的頭給打破了。二狗子的父母領著受傷的二狗子找上了門,母親非常生氣,打了他兩巴掌,然後讓他給二狗子道歉。他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扭頭就向外跑。身後傳來了母親憤怒的呼喝:“不給二狗子道歉你就別回這個家門!”

他絲毫沒有給二狗子道歉的意思,在野外的老楸樹底下一呆就是半夜。

他對朋友說,這次,是母親輸了——半夜裏,她打著手電筒,焦急地喊著他的乳名,找到了老楸樹底下,把他領回了家中。

上大一的時候,他在本校談了個女朋友。兩人卿卿我我,整天粘乎在一起。母親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這個消息,托人給他帶來了口信,暗示他不要過於沉溺於愛情而耽誤了學業。他呢,依然我行我素,沉醉在愛情的天空中。母親著急了,專程從鎮上趕了過來。她說,我不是來看你女朋友長得醜俊的……她勸說兒子,多抽時間學點東西,準備考研。母親說,到時候如果考不上研究生,不準兒子進家門!

“這次還是我贏了!”他對朋友說,“我沒有考研,賭氣連著寒假、暑假兩個假期都沒有回家,最後還不是母親找到學校來,親自把我請回了家裏?”

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在城裏聯係好了工作單位。不料,曾經當過母親的班主任的老校長找到了母親,說是鎮中學缺個英語老師,問母親能不能動員兒子回鎮中學任教。母親聽從了老校長的建議,多次給兒子吹風,讓他多想想鄉下的娃兒,回家鄉來支援老家的教育事業。母子之間的較量又一次開始了。母親快言快語地告訴他,他要是留在了城裏,就別再回來看她,就當沒有她這個娘。

“這次母親又輸了!”他有點得意地說,“我現在在城裏不是混得很好的嗎?母親不是說不願意再看到我嗎?可她最終還是主動地來到了城裏,給我們看孩子、做飯……”

朋友是學哲學的。聽完了他的敘述後,望著他得意的麵孔,發出了長長的一聲歎息。

他不解,問朋友為何會有如此驚心的一歎。

“真的是你贏了嗎?”朋友輕輕地搖了搖頭,回答說,“不要同母親較勁,更不要同母親論輸贏!無論結局怎樣,母親都會輸掉。因為,兒子是母親靈魂與身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針尖對麥芒的較量之中,即使兒子輸了,輸掉的也是母親的心肝。”

聽了朋友的點撥後,他愣在了哪裏:自己和母親,到底是誰贏了呢?

朋友一字一頓地說:“贏了的不是你,而是母愛!”

贏了的是母愛!這句話猶如一聲驚雷,把他的心緒轟炸得無比紛亂。

他輾轉反側,徹夜無眠,終於想通了:兒子是不應該把母親視為自己的對手的。因為,母愛能夠打敗來自自身的所有的對兒子的恨。即使恨有千萬鈞,在兒子麵前,母愛總會贏!